距离 2025年考研 还有 0000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1年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题-美术理论

[复制链接]
查看: 2032|回复: 0

3002

主题

3017

帖子

6581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58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1-11-1 15: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填空(共10空,每空1分)
1.最早提出“逸品”观念的是.唐代书画史论家朱景玄。
2.二十世纪初提倡“美术革命”的代表人物除康有为外,还有.陈独秀、蔡元培。
3.表现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克罗齐和英国的科林伍德。
4.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书中提出了“艺术生产”的学说。
5.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提出了“一画”论和蒙养生活的艺术观。
二、选择(共5题,每题2分)
1.孔子的“绘事后素”意为:
A.绘画之事在素描之后 B. 绘画之事在绢素之上展开 C.绘画的最后完成在于素功 D.其他
2.“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的作者是:
A.张大千 B.潘天寿 C.黄宾虹D 齐白石
3.马克思的“人化的自然”学说是他在哪部著作中提出来的:
A.《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B.《资本论》 C.《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D.其他
4.“隐含的读者”观是由以下哪位理论家提出的:
A.伽达默尔B.伊瑟尔 C.茵加登 D.姚斯
5.“浪漫主义”一词的本意是指:
A.感情奔放 B.优美的风景C.传奇色彩 D.其他
三、判断(共5题,每题2分)
1.十八世纪时,“美术”一词的含义除包括绘画、雕塑之外,还包括诗歌、音乐、舞蹈等门类艺术在内。(.√)
2.亚里士多德提出“艺术与真理隔了三层”的学说。(×是柏拉图说的)
3.“理解的循环”是说人对于一件作品的理解是不可能的。(.×)
4.齐白石的艺术观“在似与不似之间”体现了中国道家的美学观。(√)
5.蒙德里安撰写了《论艺术的精神》一书。(×是康定斯基写的)
四、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6分)
1.完形“完形”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阿恩海姆提出的。完形是指“形式”,是一种“格式塔”,它具有完整性,是视知觉经验中的一种组织或结构,“简化”和“张力”是它的特征。这是从形式主义观点出发解释艺术发生的观点。阿恩海姆主张艺术作品要与现实世界相分离,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形式和色彩所固有的,所以美术不需要再现自然对象也能实现它的本质,而抽象艺术具有更大的合理性。
2.以形写神.“以形写神”的概念是东晋的顾恺之在《论画》中提出的,强调的是形与神的关系,这也是中国画论的基本范畴。“以形写神”首先要重形,即对客观形体刻画,“形”是造型艺术的基本要素,在中国画论中占有极为特殊的地位,只有通过对形的把握才能进而表现对象的神。也只有表现出了“神”,“形”才能更生动鲜活起来,两者之间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3.解衣盘礴“解衣盘礴”出自《庄子·田子方》,故事的大概是一位不拘小节而解衣盘礴的画家被宋元君称为“真画者”。“解衣盘礴”强调的是主体精神在创作中的作用,主张人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的无拘无束地抒发。艺术创作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性,要求创作者纯化自己的思维,摒除杂念,以全身心投入其中。
4.时代精神所谓“时代精神”即体现在历史中的绝对精神。最早诗人歌德在其巨著《浮士德》中已经提到“时代精神”,但该词的规范意义来自黑格尔。他把人类历史看成是绝对精神在时间中的自我呈现过程,由此他把艺术的风格和历史与时代精神紧密地联结起来,把艺术史理解为象征、古典、浪漫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这也是他对美学和艺术理论的最大贡献
5.互文性互文性在文学理论中是用来表达历史上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美术理论中,指历史上的艺术作品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任何一幅作品,都是人类整个艺术历史所有作品的一个回音,也就是对所有美术作品的反映和挑战。从对艺术作品的理解看,在此层面上接受者又进入了另一意义上的理解的循环。即他只有在理解人类整体美术史的基础上,才能深刻理解人类的艺术历史和艺术作品的“互文性”关系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
1.请阐述西方“模仿”学说的理论脉络并陈述自己的看法。
2.关于美术作品的接受有两种主要的看法:一种认为接受者可以把握作者创作的原意,做到“知人论世”;一种认为作者死亡,“诗无达诂”。你是否赞同这两种看法?如果赞同,请阐述理由;如果不赞同,请阐述自己的见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图文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