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 2025年考研 还有 0000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介绍

[复制链接]
查看: 2070|回复: 0

3048

主题

3075

帖子

670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7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5 22:1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剧与影视学(130300)
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1.专业概况:
本学科是国内高校首个获批的电影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是我校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戏剧与影视学的重点建设专业。目前设有博士、学术型硕士、全日制艺术硕士、非全日制艺术硕士等多层次多种类的研究生培养专业方向。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多位屡获国际和国家级大奖的艺术家和一批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承担完成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成果丰硕。学科点获批以来,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毕业生在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领域均屡获殊荣,人才培养质量广受好评。
2.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掌握本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以及一定外语水平、能够独立从事专业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1.(电影学)电影史论方向
研究内容: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电影学研究方法、中国电影史专题研究、电影理论专题研究、最新电影研究、类型电影研究、港台电影研究、影视产业研究。学习过程分为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实习实践、毕业实践四个个环节。课程学习中学位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科研训练环节包含学术活动、导师指导、研究成果考核、社会服务活动四个环节。
2.(电影学)电影创作研究方向
















研究内容: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电影学研究方法、影视剧作研究、导演创作研究、数字影像制作、最新电影研究、类型电影研究、港台电影研究、影视产业研究。学习过程分为课程学习、科研训练、实习实践、毕业实践四个个环节。课程学习中学位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分为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科研训练环节包含学术活动、导师指导、研究成果考核、社会服务活动四个环节。
三、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国内一流的师资队伍,其中 9 位教授;14 位副教授。团队教师在理论研究、教育教学和艺术创作中均取得丰硕成果。承担完成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及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等一大批重要科研项目;多次获得国际和国家级重要创作奖项;拥有两位北京市教学名师并获多项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四、人才培养
1.主干课程: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史、外国电影史、电影学研究方法、中国电影史专题研究、电影理论专题研究、影视剧作研究、导演创作研究、数字影像制作、最新电影研究、类型电影研究
2.科研平台:拥有传媒艺术人才培养实验区等为学生提供的创作
与科研平台。
3.近年来董润年、姚婷婷、袁媛、魏书钧、王郢、黎志、霍猛、张蕾等优秀毕业生的作品频获戛纳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金鸡奖、上海国际电影节等重要节展大奖并获得市场认可。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已成为我国影视创作领域的新力量。同时,本专业毕业生已成为国内多所高校影视艺术专业的骨干师资和中坚力量。
















4.学术交流:由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与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纪录片合作项目“世界城市交响”(Shooting the Global City)已有十余年之久,该项目旨在加强中美顶尖影视高
校在影视创作领域的教学合作与实践交流,开拓国际化教学实践模式,实现国际化影视人才培养目标,为我校戏剧与影视学“双一流”学科
建设添砖加瓦。
五、毕业生就业去向
除继续深造者外,本学科毕业生主要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或
在传统媒体及新媒体等传媒机构从事策划、管理、创作等相关工作。
剧戏曲学(1303L1)
一、戏剧戏曲学专业及培养目标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学专业 1997 年设置,1999 年开始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004 年开始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现
代意识,胜任戏剧戏曲学研究与教学等专业工作的高级人才。本专业
毕业生应能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熟悉中外戏剧史,了解本学科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最新发展动态,艺术素质较高,熟练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从事学术研究、专业教学、理论批评和编辑出版等等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1.剧戏曲史论:根据本专业师资特点和多年来形成的传统,本研
究方向以古今中外剧场艺术为研究对象,重点在戏剧文学和戏剧理论;
















尤其注重与当代剧场艺术实践密切相关的理论话语以及重要的历史
现象的研究。
2.戏剧创作研究:培养具有系统的本专业理论知识、高水平的戏剧创作理论功底及较高戏剧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本专业的戏剧创作研究和相关工作,成为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三、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师学缘广泛,除了戏剧戏曲学专业之外,还有中国语言文学、新闻学、舞蹈学等;现大都从事中外戏剧史论的教学与研究和舞台艺术的教学、研究与创作。本专业现有教授 3 人(其中三级教授一人),副教授 4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 2 人,硕士生导师 4 人。
本专业教师先后承担过国家级、省部级和科研项目多项。目前的在研项目有国家级项目 4 项、省部级项目 1 项、省部级重大项目子课题 1 项。
本校为国家一级学会“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注册住所单
位,本专业教师兼任该学会的副会长、秘书长等职。
四、人才培养
1.主干课程:政治课、英语课;中外戏剧史、戏剧学导论、导表
演艺术、戏剧创作论等。
2.科研平台:本专业研究生可以参加本专业教师负责的各级科研项目,本专业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同专业其他教师的相关项目。
五、毕业生就业去向
本专业历年毕业生主要在国内大学任教,如西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内蒙古艺术学院等,也有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从事学术研究者,或在国营话剧/戏曲剧团、影视剧组担任编剧和导演。其他的就业去向还包括出版社、各类国营公司和私人企业等。也有的毕业生出国留学,在法国等国家获得博士学位。
广播电视艺术学(1303L2)
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1.专业概况:
广播电视艺术学设置于 1999 年,是我国开办的第一个广播电视艺术学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也是国家级重点专业。本专业自开办以来,为广播电视台、网络平台等相关媒体,以及策划、制作、宣发等公司培养了大批有研究能力的高级骨干创作人才,为全国高校培养了大批骨干教师。是我国广播电视文艺节目、电视剧、纪录片、真人秀等艺术类广播影视作品研究、创作基地和人才培养摇篮。同时,也是我校一流学科“戏剧与影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帮助学生具备扎实的广播电视艺术学理论功底、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较高的专业研究和创作能力,有较好的外语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成为能够独立从事专业研究,以及艺术类广播电视、网络作品创作、生产、宣发等相关工作,具有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1.广播电视文艺方向
本方向主要研究广播电视文艺、网络文艺等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传媒中的重要艺术形态。是中国传媒大学最早设立的专业方向之一,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专业方向。
















本方向以广播电视文艺、网络文艺发展的历史为线索,以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播出的文艺节目内容为对象,深入研究其理论特征、创作规律、创作风格和创作走向。广播电视文艺是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究领域,它涵盖了广播电视文学、音乐、戏剧戏曲、舞蹈类节目,文艺晚会、文艺访谈、艺术纪录片、真人秀、艺术片等形态和类型,涉及和反映当代最前沿的制作理念、审美思潮、艺术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对它的研究既需要相对理论定性,更需依据其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态势进行新的理论开拓和理论建设。广播电视文艺理论研究,拥有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并互为促动的鲜明特点。
2.电视剧艺术方向
本方向培养具有深厚理论素养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本方向以中外电视剧历史、理论、创作、批评为主要研究对象,倡导并鼓励师生们与业界实践密切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开展专业学习,提升研究水平。本专业方向创办十余年来,研究成果丰硕(数量大,获奖多),涵盖中外电视剧研究的众多领域。
本方向毕业生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能胜任电视剧领域的媒
体采编、宣传策划、调查研究、教育教学等相关工作。
3.字影像研究方向
本方向由原“电视艺术与技术”方向发展而来,在专业建设中加入了虚拟影像内容,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方向,对影视艺术与技术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影视应用艺术理论与创作的研究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毕业时以作品答辩为主。
本方向以电视艺术理论为基础,以电视技术为手段,集中研究和探讨艺术与技术的互动关系、数字新技术与创作新思潮的关系、画面语言构成与画面造型观念研究、画面艺术学与美学研究、摄影创作理论与实践研究、数字化电视节目制作等研究,注重电视艺术新思维、
















新观念、摄影与画面的审美功能、影像数字化的历史沿革与媒介功能
等学习和研究。
本方向培养复合型人才,培养能从较高的层面透析、审视和驾驭电视艺术创作,成为既能从事电视艺术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又能从事电视画面艺术实践创作、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三、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师大多从事广播电视艺术理论及创作研究,其中 14 位教授;16 位副教授以及多位具有博士学位的中级职称教师,年龄结构合理。
四、人才培养
1.主干课程
广播电视文艺方向:广播文艺研究、电视文艺研究、网络文艺研
究、电视文艺策划。
电视剧方向:中外电视剧历史研究与比较研究、电视剧基本原理、
电视剧批评、电视剧创作、电视剧改编研究、类型电视剧研究等。
数字影像研究方向:电视艺术与技术、电视画面创作、电视画面
美学、电视节目制作、图片摄影创作。
2.科研平台:
本专业承担的主要项目有:
当代中国电视文艺学研究
社会主义网络文艺创作与理论研究
中国学院派影像创新实践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卫视内容创新空间与受众策略研究
数字创意与技术呈现研究未来影像理论与创作研究中国电视剧史研究
















媒介融合业态下电视剧网络剧内容原创力的现状分析与提升策
略研究
国产电视剧(现实题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资料数据库建设项
中国当代电影摄影师研究
记忆永恒--青海工业遗产影像纪实研究
全国二三线卫视现状及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我国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
北京工业遗产影像研究
3.获奖及优秀期刊论文、发明专利等
本专业与《中国电视》、《当代电影》、《现代传播》等专业核
心期刊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共建关系,每年 C 刊以上级别优秀论文
40 篇以上,多位师生获得论坛、节展、征文活动的论文奖,如全国广播影视学术著作(论文)评选、中广联合会、高校影视学会、大学生电影节、电视节等。
4.学术交流:
已与美、法、德、英、韩、日、俄等国及我国港台地区的一系列知名高校如美国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纽约城市大学、法国巴黎八大、慕尼黑电影学院、波兰国立戏剧电影学院、日本大学艺术学部、俄罗斯格拉西莫夫电影摄影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韩国中央大学、韩国东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世新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长期开展交换生培养、联合实践等项目。
五、毕业生就业去向
















除出国深造者外,本学科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各级广播电视台、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广播影视制作公司、高等院校、政府部门、企业宣传部门等单位,也有部分毕业生担任与专业相关的其他工作。
美术学(130400)
美术学学科是我校艺术学门类下五个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一级
学科之一,2006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1 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以艺术及传媒领域相关学科为依托,强调美术学科的基础研究,注重传统美术与当代艺术、媒体科技和戏剧影视等艺术形式的结合,在美术历史及有关理论研究、戏剧影视美术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新
媒体艺术等传媒美术研究方面培养具有扎实美术基础和深厚文化底蕴、宽阔的学术视野和良好的学术思维,能在传媒、影视、教育、文化等领域从事研究、创作设计和管理的高级人才。本学科现有教授 8人,副教授 7 人。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设有美术史论、影视美术两个专业方向,现有导师 12 人,在校硕士研究生 35 人。现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及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8 项,省部级项目 10 余项以及大量的创作设计项目。
剧(135102)
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1.专业概况:
戏剧是艺术学门类中的二级学科,与该门类几乎所有的二级学科一样,在研究和教学中都分史论与创作两类。由于人才分布状况不平衡,我校该专业多年来一直在史论部分发展,并且已经取得相当显著的业绩。本专业依托于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戏剧戏曲学的一流














学科平台建设,建设戏剧专业硕士既反弥补了学院在戏剧创作实践上
的空缺,又迎合了中国戏剧创作市场化、成果化加速的外在刚性需求
和戏剧行业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发展面临着整合提升的必然趋势。目前,
我校这一方向的教学研究还很欠缺,缺乏专业素养,创作能力不足,人才严重匮乏。导致了许多大项目、高端市场为院团组织结构垄断和尴尬局面。针对这一问题,抓住时机,开拓戏剧创作研究生培养,有利于我们完善戏剧戏曲学学科,进而完善我校的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它与现有的戏剧学硕专业是相得益彰的关系。
2、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高水平技能和一定艺术造诣的戏剧艺术创作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在本专业领域具备一定的对外交流的能力。戏剧领域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培养能够胜任艺术院团、剧院、院校、文化馆站、文艺研究单位、媒体、政府相关部门的戏剧创作相关(制作、表演、教学、研究、批评、传播、管理等)相关工作,以及具有自主创业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培养过程中尤其突出戏剧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专业训练。采用课堂讲授与艺术实践等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尤其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作理念、艺术洞察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积极创造艺术实践的条件,建立多种类型的实践基地,保证适度学时数和学分比例的实践类课程及教学质量;实行导师负责制,并适当聘请高水平的艺术家协同指导艺术实践。教学实行学年学分制。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1.戏剧创作(01 方向)
2.光影空间艺术(02 方向)
三、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师大多从事戏剧创作、光影空间艺术方向研究,其中 2
位教授;7 位副教授。
四、人才培养
(1)主干课程:《戏剧理论与批评》、《编剧理论与技巧》、《集体创作1》、《表演、导演创作与实践》《舞台视觉艺术》、《创作实践(联合实训基地)》等。
(2)科研平台:杨扬戏剧工作室和中国传媒大学光环境设计应用联
合研究中心
。其中,杨扬戏剧工作室为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2011 年由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正式授牌。是戏剧导表演艺术实践创作及成果社会化推广,集戏剧剧目创作、戏剧教学、戏剧理论研究为一体的国内知名品牌戏剧工作室。
(3)拥有一支富有创作经验和理论素养的教学团队,其教育教学成果荣获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4)戏剧专业科研团队具有长期的教学经验,并著有多部理论著作、优秀教材期刊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等。参与国家级项目 2 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 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 项目;主持省部级、校(学部)科研、教学改革及教学成果项目:10 项以上;主持横向科研项目:5 项。荣获国家级艺术创作类奖项近 30 项;荣获省部级创作类奖项:5 项;荣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校级优秀科研奖














一等奖:2 项以上。出版专著:7 部(含电子专著 4 部)。①出版中国传媒大学“十一五”和“十二五”表演专业规划教材;②出版学术专著《电影中的身体》,共撰写近 70 万字以上。③《表演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系列丛书。全 5 卷,总计 14 本,共 240 万字。④编著出版《艺术概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影视学科、《表演训练法》。⑤在本学科领域学术 CSSCI 核心期刊发表学术性论文数百篇等。
教学团队成员的个人创作均得到国家级奖项并至今创作活跃。创作的多部作品荣获近 30 多项国家级奖项,更涉猎多个单项奖及最高奖项:“中国戏剧奖”最佳导演奖获得者;“全国戏剧文化奖”导演金奖、优秀剧目奖等 10 项奖殊荣获得者。成员获中国“首都优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库首批入选”优秀人才。国家大剧院开幕运营十周年、中国话剧诞生 110 周年之际推出的“青年导演作品邀请展”艺术家;捷克布拉格 PQ2019-舞美展策展人;北京戏剧家协会理事等。在国内外戏剧创作和舞台上,我校戏剧创作作品和人频繁获奖并获得广泛影响,
五、毕业生就业去向
就社会需求和合格人才的就业前景看,戏剧创作前景广阔。最近,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要求持续开展“文化进万家”、文化艺术志愿服务等活动,戏剧创作人才必然是大有可为。而从我校本科表导演专业和相关艺术院校舞台艺术创作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就业状况看,也是优秀人才短缺,就业状况良好。因此,只要我们把握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适应社会主义文艺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戏剧创作的研究生培养势必成为我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个亮点。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事戏剧(影视)表
演、教学及相关的工作的全方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除出国深造者














外,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相关国家艺术院团、企事业单位和设计公司等单位,也有部分毕业生担任舞台监督、艺术管理、编剧、导演、表演、舞美设计等相关工作。
影(135104)
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1.专业概况:
本学科是国内高校首个获批的电影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是我校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戏剧与影视学的重点建设专业。目前设有博士、学术型硕士、全日制艺术硕士、非全日制艺术硕士等多层次多种类的研究生培养专业方向。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多位屡获国际和国家级大奖的艺术家和一批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承担完成多项重大科研项目,成果丰硕。学科点获批以来,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毕业生在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领域均屡获殊荣,人才培养质量广受好评。
2.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专注于影视剧导演、编剧、摄影、表演、美术和制片
管理各领域的艺术与技术实践,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成果,着力于学生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较高的外语应用
水平。培养能够独立从事影视剧及新媒体艺术创作及文化、宣传等相
关工作的高层次、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研究内容:电影史论、影视剧作研究、电影摄影艺术、电影声音艺术、电影美术设计、表演艺术、电影短片创作、电影导演创作、电影创作工作坊、 电影创作大师班、影视制片实务、外国电影专题研究、港台电影专题研究、影视产业专题、研究类型电影研究学习等。学习过程分为课程学习、科研训练、中期考核、项目实践、毕业创作
















五个环节。课程学习过程主要包括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其中包括公共课与专业课。科研训练过程包括学术活动、导师指导、论文发表、毕业创作/论文。
三、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师大多从事影视创作及创作理论研究,其中 4 位教授;
15 位副教授。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艺术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
四、人才培养
1.主干课程:电影史论、电影摄影艺术、电影声音艺术、电影美术设计、剧本创作、电影短片创作、电影导演创作、电影创作工作坊、专业创作。
2.科研平台:拥有教育部传媒艺术人才培养实验区等为学生提供
的创作与科研平台。
3.近年来董润年、姚婷婷、袁媛、魏书钧、王郢、黎志、霍猛、张蕾等优秀毕业生的作品频获戛纳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金鸡奖、上海国际电影节等重要节展大奖并获得市场认可。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已成为我国影视创作领域的新力量。
4.学术交流:由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与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联合举办的纪录片合作项目“世界城市交响”(Shooting the Global City)已有十余年之久,该项目及其它多个国际交流合作项目旨在加强中外顶尖影视高校在影视创作领域的教学合作与实践
交流,开拓国际化教学实践模式,实现国际化影视人才培养目标,为
我校戏剧与影视学“双一流”学科建设添砖加瓦。
五、毕业生就业去向
















除继续深造者外,本学科毕业生主要从事影视剧及新媒体艺术创作,及传媒机构策划、管理等相关工作,也有部分毕业生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
广播电视(135105)
一、专业概况及培养目标
1.专业概况:
戏剧与影视学是中国传媒大学的双一流学科之一,而作为戏剧与影视学重要二级学科的广播电视领域艺术硕士是 2006 年全国设立的第一批艺术硕士招生专业,至今已为全国各级广播电视台、网络媒体、各类影视制作及宣发公司、政府及企业宣传部门、高校、文化企业培养了大批广播电视领域的高级骨干人才。本专业将专业实践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发挥我校与业界紧密关联的天然优势,通过有效的案例教学等方法,力求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高质量的前沿性实践教学内容。
2.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帮助学生在具备较好的广播电视理论功底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广播电视实践能力,具备敏锐的学术触角,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用国际化、交叉型、创新性优秀人才的标准,让学生能综合运用专业基础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成为在广播电视艺术领域能够独立进行广播电视创作实践工作、独立从事和广播
电视领域相关的各环节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能力的高层次、
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肩负时代责任、通过广播电视艺术形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文化、传播世界先进艺术,具有文化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研究方向和内容
06.编剧方向
本方向培养有较高人文素养、较强创新能力的影视剧编剧人才。
本专业方向以影视理论、编剧技巧、类型流派为主要研究对象,培养学生感悟生活,探索、发现并诠释人类的生存空间和叙事空间,以适应以艺术为根本并不断产业化发展的影视剧创作之需求。
本方向聘请校内外多位具有较高声誉和丰富创作经验的编剧作为
导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践机会和创作指导。
本方向采用模块式教学,主要以实践创作和作业讲评相交替的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作与创新能力。通过两年在校学习和大量的实践创作,本方向的研究生应具备较高的剧本创作实践能力。
07.摄影与制作方向
本方向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对光影变化有敏锐的感受能力和独特的观察捕捉能力,热爱影视数字技术,并能够运用技术,艺术地表达思想和情感、清晰地完成叙事任务的影视摄影与制作高级创作人才。
本方向通过摄影技术、画面构图、运动造型、多讯道拍摄、纪实摄影、艺术摄影、虚拟影像、后期剪辑等不同层次的课程,在风格、样式、理念的学习中,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相结合,课堂讲授与项目创作相结合,边学边用,力争在创作中提升专业技能和审美能力,提升影视创作的创新能力。
08.节目策划与创作方向
















节目策划是广播影视作品整个创作过程中的初始环节,它需要了解创作和制作流程中多领域、多环节、多岗位的工作内容,并由此提出新项目的建设性创新方案。其中包括创意与选题方案、节目形态方案、现场拍摄及后期制作流程方案、节目宣发方案等;节目创作则在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摄影、剪辑、特效、节目包装、美术、照明、录音等多个环节,将方案内容完整呈现。
本方向要求学生掌握多种电视节目制作手段,关注新技术新技能,把握广播影视制作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新技巧,探索新内容、创造新形态,制作出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作品,努力探索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节目的创新之路。
三、师资队伍
本专业教师大多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和创作研究,其中 15 位教
授;17 位副教授。承担项目:
当代中国电视文艺学研究
社会主义网络文艺创作与理论研究
中国学院派影像创新实践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卫视内容创新空间与受众策略研究
数字创意与技术呈现研究
未来影像理论与创作研究
















中国电视剧史研究
媒介融合业态下电视剧网络剧内容原创力的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研
国产电视剧(现实题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资料数据库建设项目
中国当代电影摄影师研究
记忆永恒--青海工业遗产影像纪实研究
全国二三线卫视现状及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我国文化传播的推动作用
北京工业遗产影像研究
四、人才培养
1.主干课程
摄影艺术、电视编辑、录音艺术、文案创作、电视导播、电视照明、视听语言、广播电视节目类型研究、广播电视文艺创作前沿、策划原理、专业创作等
2.科研平台
中国大学生电视节、亚洲大学生电影节等等
3.获奖及优秀期刊论文、发明专利等
我院教师每年核心期刊论文发表量超百篇。本专业与《中国电视》、
《当代电影》、《现代传播》等专业核心期刊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














共建关系,每年 C 刊以上级别优秀论文 40 篇以上,多位师生获得论文奖,如中广联、高校影视学会、大学生电影节、电视节等
4.学术交流
我院高度重视国际交流,已与美、法、德、英、韩、日、俄等国及我国港台地区的一系列知名高校如美国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纽约城市大学、法国巴黎八大、慕尼黑电影学院、波兰国立戏剧电影学院、日本大学艺术学部、俄罗斯格拉西莫夫电影摄影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韩国中央大学、韩国东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台湾世新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长期开展交换生培养、联合实践等项目。如“金蔷薇”学术季|我院关玲教授、邵军教授获奖,西配学术 张宗伟:聚焦时代之变 引领时代之风,我院师生获得第十五届全国广播影视学术论文奖一等奖。
五、毕业生就业去向
除出国深造者外,本学科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各级广播电视台、网络媒体、平面媒体、广播影视制作公司、高等院校、政府部门、企业宣传部门等单位,也有部分毕业生担任与专业相关的其他工作。
术(135107)
美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是在本校美术学科的基础上,依托于本校艺术类学科及专业背景而开设的专业,相关专业和研究领域从200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本专业领域主要设立演出美术设计及综合绘画创作两个方向,侧重舞台空间美术、舞台服装化装、电影美术、影视人物造型、虚拟演播空间设计、电视频道包装等演(播)出相关的美术设计和创作以及综合媒介艺术、当代油画、当代水墨彩墨艺术、
















数字绘画、虚拟空间艺术等美术创作领域。本方向旨在培养既具备现代视觉艺术观念和理论基础,又熟练掌握演出美术设计创作方法和新兴媒体技术表现手段,具备艺术创新能力,能运用新的理念、方法和新媒材新技术手段进行艺术创作的高级创作人才。本专业现有导师
14 人,其中教授 5 人,副教授 7 人。近年来本专业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主持大型演出项目、公共艺术创作项目多项,研究项目丰富,经费充足。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戏剧、电视、电影、新媒体、虚拟空间等多个艺术领域从事高端美术设计与创作,或成为艺术市场、美术教育、文化艺术机构和公共美术创作设计等领域的高级实用性、创作型人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图文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