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个贴子,既是多年来的所思所想,又是源于一时的心血来潮。
首先,是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我一直困扰于国内许多设计学研究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贫瘠。除了一些设计史论文章,很多实践类文章引用的理论著作和文献超不过三本,引用的学者也仅仅局限于诺曼、阿恩海姆、格罗佩斯等少数几个人,这与国外设计研究范式的成熟与视野的开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语言的隔阂当然是首要因素,但是否还有其他因素呢?
再者,是在去年10月,在为《设计研究:回顾与反思》专题组稿之时,曾经约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徐江教授撰写了一篇题为《知识图谱视角下的设计元研究管窥》(以下简称《知识》)的文章。在文中,徐江教授以全球学术文献数据为基础,利用科学计量方法绘制出具有“蝶形”结构特征的设计研究知识图谱,并详尽地列出了目前国际上设计研究相关的重要期刊与高引学者。
因此,该文不仅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述严谨的学术论文,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但是,在当时的阅读与编辑过程中,由于文中表格所列的海外学者均为外文,加上本人英文水平浅陋,故未加详查深思,感叹语言隔阂所带来的国内设计学研究视野局限之余,就此放置一边。
近几年来,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等都相继系统地出版了一批国外设计研究译著,这是颇值得学界称许的好事。但是,与设计相关的译作也有着选题泛滥、内容简单、标题俗套的现象,部分著作仅仅是一些商业性的、或者通俗性的读物,学术价值不高。对国外作者不了解的国内青年学者很难在其中挑选出合适的参考书,买书成了碰运气的事儿。
疫情期间,我也购买了几本设计专业的译著,其中有非常经典的,但也有读起来一般的。而就是在阅读之时,我突然涌起了一个念头——徐江教授文中提及的高引学者的重要专著,在国内是否已经有所译介了呢?挑选这些学者的著作,水平岂不是更有保证?于是,我就将《知识》一文中的学者列表与谷歌学术、当当网、京东网、孔夫子网进行了交叉比对,竟然发现其中大多数学者都已经在国内出版过相关译著。只是其中大部分著作都是在管理学、工程学、教育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领域出版的,加上出版时间的久远与出版社的分散,导致很多国内设计学科的青年学者对这些早已影响巨大的学界大咖们失之交臂。语言的隔阂消失了,却又让学科的隔阂截断了我们与这些大师的相遇,这岂不令人扼腕?
在此,我将这段时间搜索比对所归纳出的一份书单呈现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众多设计学专业的青年教师和硕博生的研究打开更多扇窗户。
在此,要说明一下这份书单的遴选原则:
二、该学者在国内已出版过译著。 三、鉴于国内设计史与设计实践方面的译著较多,本单所列以从事设计理论研究的学者为主,因此许多在国内出版过设计史专著的国外学者(如大卫·瑞兹曼),以及主要活动在实践领域的设计师(如原研哉、保罗·兰德、亨利·德莱福斯、维克多·帕帕奈克等)不在本单中。 四、《知识》文中所列出的一部分对设计研究有影响的其他学科知名作者(如罗兰·巴特、乔治·莱考夫等),以及建筑设计领域的著名学者(如文丘里、芦原义信、弗兰姆普敦等)的著作,由于译著非常多,知道的人也比较多,故此也没有列出。
最后,还要声明一下,译著毕竟比不过原文原作,如果需要对该领域更进一步深入的话,还是建议寻找原著阅读为佳。因此,除编著及少部分著作外,本文所列译著的书名后面已尽可能附上原著标题及出版时间。只是希望,在当前语言隔阂确实存在的境况下,这份书单至少能突破学科的隔阂,给年轻的设计学科的年轻学者们充实理论框架、扩展学术视野提供一些便利。
下面,就上“菜单”吧!(除前面已故的几位学者外,排名不分先后)
[size=1em]1
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2001)谷歌学术H指数:180
美国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人工智能、信息处理、决策、问题解决、组织理论和复杂系统等现代科学领域的重要先驱之一。他于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75年获得图灵奖。西蒙的研究以跨学科性而著名的,涵盖了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公共行政、管理和政治科学等领域。《人工科学:复杂性面面观》是其讨论设计科学的最重要一本的著作,以“司马贺”一名在中国出版,曾经在我国设计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是设计研究必读书目之一。
《人工科学:复杂性面面观》(The Sciences of Artificial,1969)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4
《基于实践的微观经济学》 (An Empirically based Microeconomics,1997) 格致出版社 2009
《管理行为》 (Administrative Behavior,1947)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4
《人类行为中的理性》 (Reason in Human Affairs,1983)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认知:人行为背后的思维与智能》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0
[size=1em]2
唐纳德·A·舍恩(Donald Alan Schön,1930—1997)
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教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麻省理工学院都市研究与规划学系。舍恩一直专注于研究杜威哲学思想,致力于如何帮助教育者教导专业工作者胜任于实践工作,在《反映的实践者》一书中提出了“反思型实践”的概念,建立了强调在“行动中反思”的学习理论。尽管身为教育学家,但是他的研究和思考为后来学者展开设计实践研究产生了巨大启示,奠定了重要基础。舍恩在国内的教育学领域影响很大,但是其提出的重要概念“反思(Reflective)的实践”大多翻译为“反映的实践”,容易产生误解。
《培养反映的实践者:专业领域中关于教与学的一项全新设计》
(Educating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1987)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实践理论——提高专业效能》
(Theory in practice: Increasing Professional Effectiveness,1974)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反映回观》 (The Reflective Turn: Case Studies in and on Educational Practice,1991)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
《反映的实践者:专业工作者如何在行动中思考》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1983)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
[size=1em]3
约翰·赫斯科特(John Heskett,1937—2014)
出生于英国考文垂,二战期间在伦敦经济学院修读经济学、政治学和历史学。在澳大利亚待过一段时间之后,在考文垂艺术学院获得教职,教授社会与经济史,也是在这里,他开始接触设计史,并在德国以研究员身份研究1870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设计史。20世纪70年代末期,赫斯科特成为英国首屈一指的设计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善于将经济学思想引入到设计历史与理论研究之中,曾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设计学院教授(1989-2004年)和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教授(2004-11年)、代理院长(2011-12年)。
《设计,无处不在》 (Design: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2005) 译林出版社 2013
《约翰·赫斯科特读本:设计、历史、经济学》(A John Heskett Reader: Design, History , Economics, 2017)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8《设计与价值创造》 (Design and the Creation of Value,2017)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19
[size=1em]4 维克多·马格林(Victor Margolin,1941-2019,也译作马歌林)谷歌学术H指数:29
美国著名设计史家,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设计史荣誉教授,设计研究顶级学术刊物《设计问题》的创始主编、编委。2015年,他凭借"对设计历史、研究、教育和实践的杰出贡献"获得设计研究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并荣获芝加哥学习X设计大会组织者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人造世界的策略》(主编) (The Politics of the Artificial: Essays on Design and Design Studies,2002)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9
《设计问题——历史·理论·批评》(主编) (Design Discourse: History, Theory, Criticism,198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设计,为乌托邦而奋斗》 [The Struggle for Utopia: Rodchenko, Lissitzky, Moholy-Nagy,(1917-1946),1997]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8
[size=1em]5 特蕾莎·阿马比尔(Teresa Amabile,1950—)
1977年获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博士,曾在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任教,教授关于创造力、领导力和道德管理的工商管理课程,并且还在布兰迪斯大学教授社会心理学、组织心理学、创造力心理学和统计学。阿马比尔是世界创造力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主要研究组织内部的日常生活如何影响人们及其绩效。她的研究方向包括创造力、生产力、创新和内心工作生活——人们在对工作事件做出反应时所体验到的情绪、感知和动机的汇合,等等。在国内,阿马比尔的译著主要在管理学领域出版,影响巨大。
《激发内驱力:以小小成功点燃工作激情与创造力》 (The Progress Principle: Using Small Wins to Ignite Joy, Engagement, and Creativity at Work,2011)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6
《情境中的创造力》 (Creativity in Context: Update 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1996)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6
[size=1em]6 亨利·切萨布鲁夫(Henry Chesbrough,1956—)谷歌学术H指数:77
耶鲁大学文科学士,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哈佛大学技术学系和企业学系教授。在投身学术界之前,切萨布鲁夫曾在计算机硬盘驱动器行业工作了十几年的时间,刚开始是在Quantum公司担任高级经理,随后做了行业顾问,后来还曾在Bain公司工作过。所以,在技术管理领域,他很好地将学术理论与行业实践经验结合了起来。
《开放式创新:创新方法论之新语境》 (New Frontiers in Open Innovation,2014)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开放式创新:进行技术创新并从中赢利的新规则》 (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2003)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size=1em]7 罗伯托·维甘提(Roberto Verganti)谷歌学术H指数:42
创新管理领域专家,“设计驱动创新理论”的创立者,米兰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与设计学院教授。他潜心研究创新管理二十余年,主持的“管理、设计、创新实验室”(MaDe In Lab)专门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设计及创新方面的教育培训项目。他关于意大利设计管理的研究曾荣获意大利设计界最高荣誉——“金罗盘奖“。其著作《第三种创新》(《设计驱动创新》)于2009年被《商业周刊》评为“设计和创新图书”。他还担任多家全球500强企业的顾问,为企业高层提供专业意见。他还曾兼任《产品创新管理学报》(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编委及美国设计管理协会(Design Management Institute)顾问。
《第三种创新:设计驱动式创新如何缔造新的竞争法则》 (Design-DrivenInnovation: Changing the Rules of Competition by Radically Innovating What Things Mean,200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意义创新:另辟蹊径创造爆款产品》(Overcrowded: Designing Meaningful Products in a World Awash with Ideas,2017)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size=1em]8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1934—)谷歌学术H指数:53
匈牙利裔美国心理学家,"心流"理论(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提出者,积极心理学奠基人。1970年至1999年担任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主任,1999年至今任教于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大学德鲁克管理学院。他的著作包括《创造力》《心流》《自我的进化》等,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心流理论对于解释设计师创造力的来源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 (Creativity: Flow and the Psychology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1996)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心流》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1990) 中信出版社 2017 《发现心流》 (Finding Flow: The Psychology of Engagement with Everyday Life,1998) 中信出版社 2018
[size=1em]9 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1947—)谷歌学术H指数:102
法国哲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STS(科学、技术与社会)巴黎学派的创立者。曾在巴黎矿业学院(社会学中心)任教,并任巴黎大学科学系教授(2006-2017年)、巴黎大学科学实验室主任,伦敦经济学院百年教授。拉图尔的研究遍及科学史、艺术史、哲学、人类学、地理学、神学、文学和法学等领域,尤其以在科技研究领域的工作而出名,而他所创立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对于当代设计实践研究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的建构过程》 (Laboratory life: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Facts,1986) 东方出版社,2004
《科学在行动:怎样在社会中跟随科学家和工程师》 (Science in Action: How to Follow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through Society,1987),东方出版社 2005
《我们从未现代过》 (We Have Never Been Modern,1993)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0
[size=1em]10
埃里克·冯·希佩尔(Ericvon Hippel,1941—)谷歌学术H指数:71
美国经济学家,曾就读于哈佛大学经济学,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硕士,卡内基梅隆大学创新博士,现任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专门从事分布式和开放创新的性质和经济学。他最出名的是在开发“用户创新”理论方面的工作,即最终用户(而非制造商)负责大量的创新。其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商业策略和“自由及开源软件”(FOSS)上,也是“自由及开源软件”上著作被引用最多的社会科学家之一。
《民主化创新:用户创新如何提升公司的创新效率》(Democratizing Innovation,2005)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大众创新:免费创新如何推动商业未来》 (Free Innovation,2016) 中信出版社 2017
[size=1em]11
奈杰尔·克罗斯(Nigel Cross,1942—)谷歌学术H指数:38
英国学者、设计研究者和教育家,英国开放大学设计研究名誉教授,设计研究协会核心成员。自1979年创办以来,一直任《设计研究》杂志编辑、主编,现为名誉主编。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从事设计研究和设计教育工作,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设计方法论、设计认知论、设计思维研究。与名单中的很多学者贡献多在其他学科领域不同,克罗斯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设计学领域最重要的学者之一。其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设计师式认知”(Designerly Ways of Knowing)概念,极大地发展了世人对设计思维的认识,现已在现代设计实践中得到广泛采用。2005年,克罗斯被英国设计研究学会授予终身成就奖,2012年获得英国工程设计师协会嘉奖,以表彰他在设计教育和研究领域所作的杰出贡献。
《设计思考:设计师如何思考和工作》 (Design Thinking: Understanding How Designers Think and Work,2011)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0
《设计师式认知》 (Designerly Ways of Knowing,2007)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3
《工程设计方法:产品设计策略》 (Engineering Design Methods: Strategies for Product Design,2008)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5
[size=1em]12 凯斯·多斯特(Kees Dorst,1942—)谷歌学术H指数:29
曾在德尔夫特理工大学接受工业设计工程师培训,悉尼科技大学设计创新专业教授。他曾在多家设计公司担任过产品设计师,还以一名研究员的身份研究过设计师的工作方式。他对设计及理解设计的运作方式充满热情,研究的重点是在设计、哲学和商业科学领域建立新的理解。《不落窠臼:设计创造新思维》(直译应为《架构式创新》)尽管只是一本小册子,但却是其近年来设计思维与设计实践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不要因为标题翻译的俗套而错过这本好书。
《不落窠臼:设计创造新思维》 (Frame Innovation: Create New Thinking by Design,2015)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8
[size=1em]13
唐纳德·A·诺曼(Donald Arthur Norman,1935—)谷歌学术H指数:103
国际知名的心理学家与当代认知心理学应用先驱,也是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计算机学会(ACM)、美国心理学会(APA)、认知科学学会会员,并于2006年获颁富兰克林奖章。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学士、宾夕法尼亚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博士。他兼具教授、企业高级主管与顾问、主讲人、书籍和专栏作者等身份,有着工程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背景,将多种学科的知识引入到了设计领域……不必多介绍了,目前是国内设计学论文引用最多的国外学者,应该没有之一……
《设计心理学》系列四部 中信出版社 2015-16 《设计心理学1》(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1988) 《设计心理学2》(Emotional Design: Why We Love (or Hate) Everyday Things,2004) 《设计心理学3》(Living with Complexity,2010) 《设计心理学4》(The Design of Future Things,2007)
[size=1em]14
理查德·布坎南(Richard Buchanan)谷歌学术H指数:29
曾任卡内基梅隆设计学院院长,现任美国凯斯西储大学韦瑟管理学院设计创新系的设计管理和信息系统教授,研究方向为设计管理与交互设计及其理论。布坎南以提出“设计四秩序”(Fourth Order of Design)而在学界产生重大影响,并且将设计的应用扩展到了理论和实践、写作、教学以及互动设计的概念和方法等新领域。他也是《设计问题》(Design Issues)的编委之一,曾担任两届设计研究协会(Design Research Society)的会长,拥有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与蒙特利尔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发现设计:设计研究探讨》(主编) (Discovering Design: Explorations in Design Studies,1995)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10
《设计问题 第1辑-第4辑》(主编) (Design Issues)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2017 (图为第3辑、第4辑) 《设计的观念:观念中的设计》(主编)(The Idea of Design,1996)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18
[size=1em]15
埃佐·曼齐尼(Ezio Manzini)谷歌学术H指数:45
社会创新和可持续设计专家,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荣誉教授,伦敦艺术大学首席教授,同济大学、江南大学客座教授。他主要关注在生产和消费系统中的创新过程,特别是关于产品战略与环境政策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关系。近年来他将研究精力主要放在社会创新以及设计如何支持社会创新上。他还是DESIS Network的发起者,这是一个国际设计学校和相关组织网络,致力于社会创新和可持续性领域设计领域的倡议和项目。《设计,在人人设计的时代:社会创新设计导论》(Design, When Everybody Designs: An Introduction to Design for Social Innovation,2015)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size=1em]16
本·施耐德曼(Ben Shneiderman,1947—)谷歌学术H指数:121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马里兰大学计算机、数学和自然科学学院成员,也是马里兰大学人机交互实验室的创始主任(1983-2000年)。纽约城市学院数学和物理学士,计算机科学硕士、博士。他在人机交互、用户界面设计领域进行了基础研究,开发新的想法、方法和工具,其最著名的是他所提出的“界面设计八大黄金规则”。
《达芬奇的便携式电脑》 (Leonardo's Laptop: Human Needs and the New Computing Technologies,2002) 商务印书馆 2006
《用户界面设计――有效的人机交互策略(第6版)》 (Designing the User Interface: Strategies for Effectiv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1986-2016)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7
[size=1em]17
布莱恩·劳森(Bryan Lawson)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曾在阿斯顿大学、伯明翰建筑学院和中央圣马丁斯艺术与设计学院任教。劳森拥有建筑和心理学教育背景,专注于设计过程的性质和设计环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曾出版了大约200本著作、论文和报告。其领导的研究小组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制作了GABLE建筑的开创性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之一,并在国际上得到广泛销售和应用。最近,又受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NHS)委托开发了AEDET和ASPECT等设计工具,广泛用于医疗保健环境设计。
《设计师怎样思考:解密设计(第4版)》 (How Designers Think: The Design Process Demystified,1980-2005)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size=1em]18
罗伯特·库伯(Robert G. Cooper)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名誉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ISBM 杰出研究员,门径管理(Stage-Gate)流程的创造者,被《产品创新管理》杂志誉为"世界顶级创新管理学者"。多年来,他把实践咨询与突破性的研究结合起来,发表了130多篇关于研发和创新管理的文章。门径管理流程被认为是产品创新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包括3M、博世、西门子、嘉士伯、惠普、爱立信、乐高、宝洁等在内的全世界许多公司都应用了该流程。
《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以市场为驱动(第5版)》 (Winning at New Products: Creating Value through Innovation,2011)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9
[size=1em]19 哈罗德·纳尔逊(Harold G. Nelson)谷歌学术H指数:11
美国建筑师、卡内基梅隆大学设计学院杰出教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拿到了建筑学士与硕士学位,之后继续研究系统思维和设计界面,并在1979年获得博士学位。曾任国际系统科学学会(ISS)主席。他是很早在论文中把设计与系统论结合思考的人,他与艾瑞克·司杜特曼(Erik Stolerman,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信息与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于2003年合作出版的《一切皆为设计——颠覆性设计思维与设计哲学》(直译应为《设计方式:一个不可预知世界中的有意改变》,又一本差点被译名毁了的好书)对设计能力的基础和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度分析,影响巨大,并在2004年被美国教育通信和技术协会授予"年度杰出图书奖"。
《一切皆为设计——颠覆性设计思维与设计哲学》 (The Design Way: Intentional Change in an Unpredictable World,2014)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8
[size=1em]20
卡尔·迪塞欧(Carl DiSalvo)谷歌学术H指数:34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文学、交流和文化学院数字媒体专业副教授,《设计问题》编委之一。2006年获得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学博士。他的学术兴趣在于以科学与技术研究、人文学科以及设计研究等理论与方法分析设计的社会与政治特性,并制作实验性系统与服务设计的原型。具体研究领域包括,公共设计、投机性设计(speculative design)、参与式设计、社会计算、公民媒体、食物与食物系统、环境监测与表征、地图与映像、无人机等。
《对抗性设计》 (Adversarial Design,2012)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16
[size=1em]21
彭妮·斯帕克(Penny Sparke,1948—)谷歌学术H指数:23
苏塞克斯大学法国文学学士、教育学硕士,布莱顿理工学院(现布莱顿大学)设计史博士。英国著名设计史学者、设计理论家,伦敦金斯敦大学设计史教授,现代室内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设计史期刊》编辑委员会主席。
《大设计:BBC写给大众的设计史》 (The Genius of Design,2010)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设计与文化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Design and Culture: 1900 to the Present,2004) 译林出版社 2012
《唯有粉红:审美品位的性别政治学》 (As Long As It’s Pink: The Sexual Politics of Taste,1995)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 2018
参考文献:[1]徐江:《知识图谱视角下的设计元研究管窥》,《装饰》,2019年第10期。[2]谷歌学术,网址:https://scholar.google.com/[3]维基百科,网址:https://en.wikipedia.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