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 2025年考研 还有 0000
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舞蹈学考研答题技巧

[复制链接]
查看: 2971|回复: 0

3048

主题

3075

帖子

670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670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 20:1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名词解释
1、清商乐
魏晋时期所流行的汉朝民间乐舞,合称为“清商乐”,主要包含:乐曲、歌曲、舞曲。例如:《杯盘舞》等,魏晋设立了淸商属管辖吸收民间清商乐,俗乐取得合法地位并使清商乐演变成为专供统治阶级娱乐的表演性舞蹈,一方面使得舞蹈技艺水平得到提高,但是另一方面失去了民间乐舞独有的清新活泼。魏晋在继承泱泱汉风的同时受到主情倾向的影响形成了五大特征:抒情言志、飘逸娴雅、以目传情、以轻见长、以妙取胜。在展现魏晋“古士君子之遗风”的同时也论证了舞蹈艺术的独创性以及内在本质抒情的重要性。
2、软舞
唐以前根据内容将舞蹈划分为文舞和武舞,唐代则根据风格特征划分健舞和软舞。软舞从魏晋清商乐舞发展而来,婉曲柔媚,清新雅致。继承了前代传统舞蹈中的舞袖、运腰、求轻、贵柔,同时在“和”的美学原则的制约下,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例如《屈柘》《绿腰》《春莺啭》等等,皆体现了艺术对自身的把握以及内在抒情本质。明清吸收软舞作为戏曲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同时依据舞蹈自身划分也体现了舞蹈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乐舞对于自身的把握。
3、情节芭蕾
前浪漫主义时期法国革新家“情节芭蕾之父”乔治·诺维尔,在演员玛丽·莎莱以及奥林尼影等人影响响下,于《舞蹈及舞剧书信集》中提出了情节芭蕾的思想:1:芭蕾具有情节性,应拒绝浮华空洞的炫技,芭蕾的最终归宿是表达情节;2: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来源;3重戏剧结构。古典舞的三一律对芭蕾不适用。4;重情感抒发,主张用肢体表达情感;5舞者应具有全面修养。他的情节芭蕾思想为法国芭蕾取得独立提供了指导思想,也对苏联戏剧芭蕾具有借鉴意义,但其思想并未在舞剧中得到实施,而是由其学生多贝瓦尔在《关不住的女儿》中被实现,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意义。
4、彼季帕
“古典芭蕾之父” 俄罗斯芭蕾的奠基人彼季帕,生于法国马赛舞蹈世家。1869-1903年,担任马利亚剧院总编导,新编《舞姬》《天鹅湖》等54部芭蕾舞剧,重编《仙女》等17部芭蕾舞剧。确立了古典芭蕾程式化语言、双人舞和性格舞两大模式,并使得“舞剧乃舞蹈最高形式”深入人心,代表作《堂吉珂德》《舞姬》《睡美人》等,其中《睡美人》于1896年于米兰复排,标志着俄罗斯芭蕾走向世界,圣彼得堡成为世界芭蕾的中心。为后来俄罗斯成为世界芭蕾六大流派之一及俄罗斯成为现代芭蕾发源地奠定基础。。
5、礼崩乐坏
“礼崩”指周礼崩坏,“乐坏”指雅乐被民乐所冲击。西周初始,统治者为巩固政权建立起一套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制礼作乐”,以《六大舞》、《六小舞》作为具体措施,意图通过礼乐并举达到天下大治,社会和谐。政治上,随着天子权力衰落,诸侯群起,士大夫开始享用“八侑于庭”的天子乐舞;艺术上,雅乐僵化,其感染力与生命活力逐渐丧失,民间乐舞清新活泼自然,逐渐成为主流冲击雅乐统治地位。艺术是以审美为基础的,而建立在此之上的审美认知、审美娱乐、审美教育的实施需要把握度。西周统治者过分夸大审美教育作用违反艺术的本质规律,不利于艺术自身的发展,同时试图以乐的方式达到统治有序的目的带有理想主义色彩。。
6、女乐歌舞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建立,舞蹈分流成为娱人、娱神、教化三部分,作为统治者享乐的专业舞人“女乐”出现,舞蹈职业表演开始,为舞蹈最终成为一门艺术奠定了条件。春秋战国时期舞蹈作为表演艺术得到大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乐舞娱人的作用,将乐舞作为政治斗争工具与外交手段,女乐得到广泛交流,在技巧方面有了质的飞跃,舞蹈成为表演性艺术品种。女乐歌舞一方面吸收前朝乐舞,一方面吸收姊妹艺术,使得女乐歌舞达到了极高水准,例如汉代《盘鼓舞》既有高超技巧传情达意,同时独舞群舞交替出现营造鲜明舞蹈意象代表了汉代乐舞最高水准,极大推进乐舞发展,但女乐歌舞的发展是建立在女乐努力残酷的遭遇之上。
7、交响芭蕾
从广义上说,交响芭蕾是根据音乐采用交响编舞的方式进行编舞。从狭义上说,则是以交响乐结构作为基础,动作展开严格遵循音乐的旋律、节奏、配器、和声等,群舞设计则需调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体格、数量的舞者去表现音乐的不同声部及音乐结构,借助了交响乐的创作思维模式。罗普霍夫在《舞剧编导之路》中提出交响编舞法,后由交响芭蕾大师巴兰钦发扬光大,苏美建交后苏联吸收交响芭蕾形成交响化的戏剧芭蕾,其实质是对交响芭蕾的吸收和发扬。
8、队舞
宋代队舞是唐代的多段体歌舞套曲,即以大曲为基础,配上诗词、道白,分段落进行表演的歌舞形式。一方面吸收继承唐代舞蹈,保留原有经典段落和舞姿风格,另一方面增添了宋朝因崇学尚儒而独有的雅致雅趣,具有程式性、情节性、结构性、综合性、理趣性、求雅避俗等特征。宋代的队舞体现了中国古代乐舞已经走向成熟,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符号化体系建立的标志。虽形式上相对唐朝有所变化,但是依旧以人体作为物质材料,其表情塑形的本质未变,同时也是明清时期戏曲舞蹈的重要奠基。
二、简答
1、魏晋南北朝为唐朝乐舞做了哪些铺垫?请举例论述
魏晋作为唐代舞蹈走向高峰的序曲,上承泱泱汉风,下创唐代辉煌,其对唐舞的奠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⑴ 独立性与表现性态势
一方面,魏晋使汉代舞蹈融于百戏之中的综合性质向着独立的艺术形式发展,出现纯舞蹈,使得舞蹈成为一门独立艺术可供欣赏品鉴;另一方面,形式上由单纯的模仿再现发展为表现与再现结合,且以表现性为主,并且是词一般细腻的抒情,例如《白伫舞》可抒发:相思、别离等细腻的情感。
⑵ 中西融合新举
开创中原乐舞与西域乐舞融合新篇章,以《西凉乐》为例,服饰上,身穿汉服,脚踩西域风,风格上,魏晋清商乐清丽柔婉,西凉乐则显示豪放性情。为唐代开创融合吸收异域乐舞开启了一次重要且有益尝试,既展示了中国乐舞卓越的融合能力,同时也体现汉族乐舞自身的强大,能够“兼收并蓄”,强大的中原文化文化包容力。
(3)软舞之准备
清商乐等柔婉曼妙舞姿奠定唐朝软舞风格,魏晋作为唐代软舞形成的必经阶段,使汉代舞蹈由“凝重的律动”过度到了唐代舞蹈“流动的韵律”,同时魏晋继承发展汉代“袖腰轻柔”之技,将汉代舞蹈的顿挫与气势向唐代舞蹈的流畅与洒脱转变。例如汉代昂扬粗犷的《巴渝舞》,魏晋时期风格转变的流畅曼妙,为唐朝的婀娜多姿的《巴渝舞》奠定了基础。
⑶ 健舞之先声
唐代以前,依据内容划分文舞和武舞;唐代以后,依据风格划分为软舞和健舞。健舞风格劲健矫捷,洒脱明朗,例如《胡腾舞》等,唐代健舞大部分是在魏晋胡乐胡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风格与胡乐胡舞及其相似,而内容多为魏晋时期胡乐胡舞,因此魏晋南北朝的胡乐胡舞从形式和内容上来说,都为唐代健舞之先声。
⑷ 燕乐之基本框架
魏晋时期乐舞是一次文化的大融合以及自身的大发展,在尝试中原与西域乐舞兼收并蓄的基础上用创新声,唐代舞蹈则在此基础上继承创新。例如唐代九、十部伎除《高昌乐》外皆源自魏晋;健舞、软舞源自魏晋胡乐胡舞和清商乐;唐朝的歌舞系戏有很多源自于魏晋,如《兰陵王》。由此可见,唐朝的乐舞基本在魏晋时期不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已初步形成雏形。
综上所述:魏晋为唐朝乐舞的铺垫,既包含舞蹈形式的铺垫,例如纯舞蹈的出现、中西融合新形式以及舞蹈内容上的抒情性,
2、《仙女》和《仙女们》有何异同?
1832年由菲利普·塔里奥尼为女儿玛利亚·塔里奥尼量身定作的被誉为“浪漫主义”芭蕾处女作的《仙女》和1909年由“现代芭蕾之父”福金创作的“现代芭蕾”处女作《仙女们》,从形式上来说,二者存在很多相同之处,但上却体现出芭蕾发展史上本质的不同与进步!
形式相似之处
---音乐为桥
从音乐上说,塔里奥尼的《仙女》启发肖邦编导《肖邦组曲》,而肖邦的音乐启发了福金的《仙女们,《仙女》和《仙女们》可谓以音乐为桥建立起艺术之间的联系,彰显艺术的通性。
--高超技巧更兼风格表现
足尖鞋的发明者,较尖功的开创者塔里奥尼可谓在《仙女》以轻盈飘逸的大跳和高超的较尖功成功塑造了超凡脱俗的仙女形象;而《仙女们》虽然保留了芭蕾舞高超的技巧,但是整体上说并不注重复杂技巧,更注重风格表达,例如卡尔萨文娜演华尔兹浪漫有气质;相对《仙女》纯粹要求高超技巧而言更有难度,还要求演员具备丰富的表现力,由此可见芭蕾舞的发展比浪漫主义时期更上一层楼。
--飘然仙女裙
服装上相同,都身着洁白无瑕的仙女裙,胸前一朵小白花,背后一对翅膀紧扣主题,形式服务内容。
内容不同之处见真章
--情节淡化减哑剧,简化塑造人物形象的枷锁
《仙女》讲述了男青年追求仙女而不得,最后导致仙女死亡的故事,借助哑剧手势有清晰的故事脉络与叙事,并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仙女们》淡化故事情节,使芭蕾舞尽量从繁琐的叙事中解脱,舞剧本身淡化情节,减少哑剧语汇的借用,而是通过男青年与众仙女的舞步越来越一致来表达他们思想越来越一致,并且不再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己任,因此《仙女们》可谓回归舞蹈本身去表达情感和思想,
--群舞独舞共同服务
《仙女》中的群舞更多是一种活背景,而《仙女们.》则是独舞与群舞一道为舞剧服务,充分体现了编导由浪漫芭蕾到现代芭蕾历经百年的发展,对于整部剧的掌控力和编导能力的提升。
--形式服务内容
《仙女》中有不少炫技的高超技巧性动作,但就舞段而言仅仅是为了演员展示技巧而存在,但是在《仙女们》中,并未出现仅仅为炫技而存在的舞段,充分体现了福金五项原则中“形式服务内容”的理念。
--乐舞水乳相容,彼此尊重
相比《仙女》的音乐更多是作为烘托氛围的作用而存在,《仙女们》的音乐和舞蹈则表现出水乳相容,浑然一体,与此同时,也体现出福金与其他姊妹艺术建立平等彼此尊重的艺术理念和创作观。
--时长适应新时代
《仙女们》的时长半小时左右,而《仙女》的时长则较长,这一不同点,充分体现了艺术为适应时代而不断演化出新形式的思维理念,也反映出现代芭蕾时期人们短平快的生活状态。
综上所述,《仙女》与《仙女们》表面上名称、技巧服装等等外在形式看似相似,但其形式的相似之下,却有不同之处,而这些不同之处正是芭蕾发展历经百年,编导的成长和芭蕾舞艺术的成熟,在现代芭蕾时期,福金提出他的“现代芭蕾”宣言宣告现代芭蕾的诞生,而以《仙女们》与《仙女》的对比,正是彰显出芭蕾从“浪漫主义”芭蕾到“现代芭蕾”的形式上继承与本质上的发展。
3、为什么《睡美人》被誉为“19世纪的芭蕾百科全书”?
由“古典芭蕾之父 ”比基帕编导,柴可夫斯基作曲创作于1890年的《睡美人》被誉为“19世纪的芭蕾百科全书”,源自童话故事《睡美人》,也是俄罗斯芭蕾走向世界的一部力作。
--程式化语言和高超技巧奠定“距离即美”原则
《睡美人》中阿芙乐公主与四个王子的婚礼双人舞可谓技艺非凡,程式化语言严整规范,从chain 转到develop等,都彰显出了古典芭蕾舞距离即美的原则。
---舞剧乃舞蹈的最高形式深入人心
《睡美人》本身是童话,另外还有五组童话:白猫与长靴猫、公主与蓝鸟、灰姑娘与王子、大灰狼与小红帽、七个小矮人,可谓剧中有剧,使得舞剧本身具有戏剧性的开端、发展和高潮,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奠定双人舞和性格舞两大塑形模式
比基帕在《睡美人》中充分运用了性格舞和双人舞两大舞蹈模式,作为塑造人物、表达情感以及彰显演员技术技巧的模式,这一模式成为了古典芭蕾舞塑造人物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例如舞剧中的蓝鸟双人舞,既是比基帕编导的男子独舞中技巧最高的,也是双人舞蹈模式的运用。
--气势辉煌音乐,精致舞美及100多位演员,彰显皇家本色
由柴可夫斯基作曲的《睡美人》的音乐,可谓色彩斑斓,气势恢宏,从音乐本身来说已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与此同时,主要人物主要音乐主要动作,经过变形、反复,与群舞形成复调对比关系,同时音乐和舞蹈都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民族色彩,继而奠定了乐舞有机结合的基础,例如用明快的管弦乐刻画年少青春的阿芙乐的形象。整个舞剧中舞美精致高贵,每一个道具,每一粒扣子都典雅华贵,而《睡美人》100多位演员,更是体现出古典芭蕾舞的皇家风范与水准。
综上所述:《睡美人》不论从外在形式的舞美、动作、舞台调度等等,都可谓是古典芭蕾重要的范例,而就其内容而言,充分彰显了古典芭蕾舞以辉煌的舞剧结构、程式化的语言高超的技巧,运用两大舞蹈模式来叙述剧情、塑造鲜明人物形象的特色,这也成为古典芭蕾最好的摹本,因此《睡美人》被称为“19世纪芭蕾百科全书”!也为后来的现代芭蕾的改革提供了最丰厚的素材。
4、“以舞相属”是哪个时代出现的舞蹈形式,其特征和形式是怎样?
“以舞相属”出现在汉朝礼节舞中,是一种带有游戏性质的礼节舞蹈。“事前无准备、朴素无高技”,是汉代舞蹈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朴素形式展真情
从形式方面来说,“以舞相属”一人先行起舞,然后再邀请另一人起舞,从舞蹈形式来说类似与今天的“找朋友”游戏,从动作技巧来说,朴素无高超的技巧,但是却能带出舞者最本能的舞蹈特征和动作,另一方面能在参与舞蹈的过程中,获得比观赏乐舞更多的乐趣,于此同时,表达一些难言言表的心意或者情感,兼有娱乐自我和表意的双重功能。
--儒家思想确立个体价值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在儒家思想中,主张以人际关系衡量个体价值,而“以舞相属”的过程中,一人邀请对方起舞,若对方不起舞则被认为与邀请者关系一般,进而可以推论出邀请者人际关系得不到认可,个体价值不高,因此,“以舞相属”被作为证实个体存在的价值以及远近亲疏的伦理的方式之一。
综上所述,“以舞相属”既体现出舞蹈的艺术的审美本质,又体现出其确认个体价值的社会意义,也证明了生活是舞蹈的源泉这一理论。
5、浪漫主义芭蕾的代表作及特征?
法国大革命后,资产阶级胜利,启蒙运动中预设的理想蓝图未得以实现,进而浪漫主义运动兴起,人们企图逃避现实,幻想柏拉图社会。
--1832年处女作《仙女》
《仙女》作为浪漫主义初期的代表作,是菲利普为女儿量身定作,《关不住的女儿》与《梦游者》启发了第一幕,《花儿与风神》启发了第二幕。它将以往大团圆、狂欢收场改为悲剧收场的结局,使得作品主题升华。同时将舞蹈作为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情节展开清晰,虚构与现实交织。并且展现了高超的技巧----脚尖功、大跳等等,开启了白纱裙时代。
--鼎盛时期代表作《吉赛尔》
作为浪漫主义鼎盛时期的代表作,由佩罗编导,全剧大量采用对比手法,“吉赛尔发疯”是情节芭蕾的典范,“维丽丝女鬼”则是交响芭蕾的萌芽。内容上,一边是悲惨人间,虚伪现实,等级偏见,扼杀少女。另一边是虚拟鬼国,爱情胜鬼王,体现真爱无价。舞蹈上,正面人物跳正舞,反面人物跳低舞,是19世纪编舞常用的手段之一。结构严谨完整清晰,主题思想积极向上。
--晚期代表作《葛蓓莉亚》
作为浪漫主义衰落时期的代表作,是喜剧芭蕾的力作,木偶题材,主要人物主要音乐主要动作变形、转调及反复出现,标志着芭蕾音乐走向成熟,启发柴可夫斯基编导天鹅湖,其中优秀的性格民间舞启发彼季帕编导《睡美人》以及《天鹅湖》。
综上所述:浪漫主义时期芭蕾根植于浪漫主义思潮,人们生活困苦渴望在艺术中获得慰藉,因此此时的芭蕾舞角色多为:仙女、精灵等,伴随着足尖鞋的发明和较尖功的发展,多采用轻盈飘逸的大跳以及高超的较尖功来塑造超然的仙女形象,舞剧内容也多为仙凡之恋,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特征。
三、论述题
1、你认为推动中国乐舞艺术发展的是雅乐还是俗乐?
雅乐与俗乐同是中国古代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就整体而言,推动中国乐舞亦是发展的应是俗乐。
以舞蹈史学为镜
雅乐是古代统治者祈天祭祖、实施礼教的手段,具有强烈的政教性,因而也使得其在艺术上滞后,在西周后期逐渐僵化,失去生命力和感染力,而清新自然活泼的民乐却逐渐发展扩大,自汉朝设立汉乐府管理俗乐,标志着俗乐取得合法地位,于此同时,俗乐也获得了变为雅乐的可能,例如汉朝的《巴渝舞》,原本是賨人的民间舞形式,后来刘邦赞赏其为“武王伐纣之歌”,遂成为军营乐舞,后来逐渐变为宫廷宴享歌舞,最终变为雅乐,在流变过程中《巴渝舞》由原来的粗犷猛锐风格变为轻柔曼妙的清商乐风格,但最终变为雅乐的《巴渝舞》也难逃雅乐僵化的命运,最终消亡。
从社会制度上来说,中国由奴隶制社会过度到封建社会,政治的宽松以及经济的繁荣导致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后开始追求精神享乐,乐舞不再是统治阶级的专属,且俗乐种类多、范围大,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因此,雅衰俗盛是必然的事情。
从艺术自身分析
艺术是生活的特殊肖像,因此,真正的艺术是能够反应生活,因此真正能够反应生活的乐舞方是推动乐舞发展的真正动力。
--形式源于生活
从俗乐与雅乐的形式来源来看,俗乐是民间乐舞的形式,因此,从动作、调度等等都更加贴近与生活本身,例如土家族的《跳丧舞》是湖北土家族丧葬仪式中的对舞形式, 灵堂击鼓而歌,舞者应歌应鼓借舞以致哀,而雅乐多为专业艺人为政治教化等目的而作,因此,动作、调度等皆有含义,所以从形式上而言,俗乐更能贴近和反应社会生活。
--内容表现生活
从俗乐和雅乐的内容上来看,雅乐表现的内容多为君王功绩、礼乐教化等,虽然艺术是以审美为基础的,其内在本质是抒情,雅乐服务于政治,过分夸大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与艺术发展的规律不符合,不利于艺术自身的发展。而俗乐产生于民间,具有世俗化的特征,是现实和生活的反映,且不似雅乐被众多条框束缚。俗乐的自发性、随意性决定了它强大的包容性,使得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之间乐舞得以融合,促进了我国的乐舞发展的进程,这是被条框束缚的雅乐所不能做到的。因而,我认为推动我国乐舞艺术发展的是俗乐而非雅乐。
2、俄罗斯学派是如何崛起的?
从无到有的芭蕾崛起
17世纪下半叶,由于沙皇对芭蕾的喜爱以及希望用芭蕾来打破传统旧俗的需求,众多芭蕾大师在重金和尊崇的感召下纷纷入俄。并且兴办了众多芭蕾舞院校和剧院,为芭蕾舞的专业化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亦为后来的“古典芭蕾”时期埋下伏笔。
--意、法等国人才引入、舞蹈院校建立等内因
在重金以及尊重的号召之下,以及意大利、法国国内改革艰难的共同作用下,大量富有才华、锐意进取的青年编导和演员纷纷来到俄罗斯,为俄罗斯芭蕾的发展带来本国的意大利、法国的芭蕾舞舞蹈体系,与此同时,1738年俄罗斯兴办皇家舞蹈院等为培养本民族编导和演员奠定了基础。瓦尔贝赫作为俄罗斯第一位本民族舞剧编导继承了诺维尔“情节芭蕾”,作品宣扬进步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其弟子格鲁什科夫斯基将俄罗斯文学名著进行改编,在戏剧结构方面奠定俄罗斯芭蕾的基础。
--沙皇大力支持之下的芭蕾外因
伴随着法国国内大革命的进行,法国经济进入衰落,由马克思艺术系统的理论我们不难理解法国优秀艺术人才的流失,同时俄罗斯芭蕾的崛起离不开统治者沙皇从政治到经济文化方面对于芭蕾的支持,沙皇给与俄罗斯芭蕾艺术工作者艺术公务员等身份,以及优良的待遇环境,足见沙皇对于芭蕾从政治到经济等方面的支持,虽然俄罗斯沙皇不及法国皇帝亲自参与舞蹈创作,但是正是由于俄罗斯沙皇仅仅支持而非亲自干预,使得俄罗斯芭蕾从诞生起就由专业演员表演,也使得俄罗斯芭蕾向高精尖方向发展更为迅速。
“俄罗斯芭蕾”的建立
--俄罗斯学派的建立
约翰松、切凯弟、勃拉齐斯三位代表性的人物,融合了意、法、丹麦以及本民族文学艺术的民主主义传统和俄罗斯演员的形体特点,初步形成了俄罗斯芭蕾教学体系,后由瓦岗诺娃等人进一步丰富,成为了世界芭蕾的六大流派之一,具有现实主义的追求和不屈不挠的俄罗斯民族特点的风格:
俄罗斯式的平稳美优、动作自由和宽广的风格;
充满人道主义思想和深刻内涵,对情感的表达极为真诚;
戏剧性很强、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艺术风格热情豪放;
动作质朴、适度、柔和;
演员技术全面、能力强,擅长各种跳跃和复杂极速的旋转。
--俄罗斯学派的崛起
“古典芭蕾之父”彼季帕作为俄罗斯芭蕾的奠基人,新编《舞姬》《天鹅湖》等54部芭蕾舞剧,重编《仙女》等17部芭蕾舞剧。确立了双人舞和性格舞两大模式、“距离即美”的审美原则以及“舞剧乃舞蹈的最高形式”等。代表作《堂吉珂德》《舞姬》《睡美人》《雷蒙达》《魔镜》,其中《睡美人》于1896年于米兰复排,标志着俄罗斯芭蕾走向世界,圣彼得堡成为世界芭蕾的中心。
--俄罗斯芭蕾走向世界
对于俄罗斯芭蕾走向世界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应属佳吉列夫,佳吉列夫作为经纪人,作为古典芭蕾的传播者,现代芭蕾的奠基人,培养了一批现代芭蕾编导:福金、尼金斯基等,于此同时求变求新的理念以及为芭蕾和绘画等艺术提供了碰撞学习的平台,佳吉列夫舞团于1909年赴巴黎公演,宣传了俄罗斯芭蕾,使得俄罗斯芭蕾走向世界,于此同时,也正兴了当地芭蕾的发展,宣告现代芭蕾的诞生,展出了《春之祭》等一系现代芭蕾的代表作。1929年佳吉列夫舞团解散后,众多优秀的演员以及编导散落世界各地,为世界芭蕾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巴兰钦赴美国创交响芭蕾、兰伯特赴英国创立兰伯特舞团等。
综上所述:俄罗斯芭蕾的发展历经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至今仍在世界芭蕾舞台上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俄罗斯芭蕾在建立之初吸收了意、法丹麦等国的技艺与俄罗斯审美相结合,并由俄罗斯走向世界,形成世界芭蕾的“六大流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图文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