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 2025年考研 还有 0000
搜索

火神、雷神和医生

2020-1-30 20:06| 发布者: kaoyan.art| 查看: 152| 评论: 0|原作者: 李可佳

摘要: “无论在何种危机中,我始终关注的,是每一个微小的个体。身为老师,此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关心好我的学生。过去几天,一些同学始终与我保持联系,和我分享了他们目前的生活和真实。这些文字无关于严谨的学术,更是 ...
      “无论在何种危机中,我始终关注的,是每一个微小的个体。身为老师,此刻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关心好我的学生。过去几天,一些同学始终与我保持联系,和我分享了他们目前的生活和真实。这些文字无关于严谨的学术,更是一次日常的人性记录。愿我们共同渡过。” ——周子书

作者:李可佳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18级本科生)


       与万千坐在家里的同学们稍有不同,我在武汉中建三局工作的妈妈,使我与疫区前线有了一丝联系。


       从五天前我发第一篇推文到现在,一直迟迟没有更新。一是觉得官方新闻和众多自媒体的信息已经很充分;二是作为一个近距离的观察者,我需要一个推移的时间进程去思考和分析,而不仅仅满足于听闻的表象。


       大年三十,我去了一趟火神山的施工现场,之后就被关在了家里。

       
       过去五天的思考,开始让我走出心理的困境,我想用设计为社会做些什么。

 


一、火神山

 

“七天建成” 并非七个白天,

而是七个24小时,

工人分为日夜两班,争分夺秒。


       

二、雷神山


 “都什么时候啦,造谣的赶紧停一停吧!

建医院不仅不会停,还要再建一个呢。


       24号年三十,晚七点,我从工地离开回家,看见好几个人截图问我:“武汉小汤山建设排污会影响到武汉水源地知音湖,一天白干了,换地了。这事情是不是真的?”

 

       当晚,领导班子开会,说按照上头口风,火神山临时医院是第一个项目,但很可能不是最后一个,因为即使建好了,武汉的医疗资源依然不够。

 

       果然,次日下午便传出要再建“雷神山”的消息,妈妈所在的单位被分配去建雷神山,办公人员,工人,所有的东西当晚撤走,宛若部队行军。


这场疫情,恰如一场战役,

需要所有人的协作去努力打赢。




三、医生

 

我们需要给医生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而不是用舆论绑架他们。


       1月25日,大年初一晚,武汉发布,从26日0时起,私家车禁行,如医护人员、火神山、雷神山项目公务人员等上报车牌才可以通行。

 

       我好朋友跟我说,他身为医生的妈妈发烧了,在家里很焦虑。家人不让她去上班她生气,让她去上班但不要太拼命她觉得不妥,让她去上班又觉得自己仿佛去送死,几番纠结。她的一些同事甚至没有上报车牌,以为这样就可以不用去上班.....听到这里,我丝毫没有觉得这些情绪和做法有什么不合理,恰恰相反,我太能理解了。

 

      医生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或是媒体口中一个伟大的符号,他们也是人,活生生的人。冠状病毒肺炎让我们不甚了解的普通人都已经如此惊恐,而身为专业人士的他们,更是清清楚楚的知道其中的危难,面临如山的病人,匮乏的物资,他们有害怕和担忧,真的是再正常不过了。

 

       最后,阿姨还是去上班了。


 

四、空虚的精神

 

当“在家里躺着就可以为社会做贡献”的日子

真的来临,

才发现原来如此煎熬。

       

       27日,朋友圈内,网友自发“唱国歌,喊武汉加油”,响应无数,憋得慌的武汉人终于有了“社交”和“情绪表达”的窗口,随着三声“武汉加油”,朋友们都说仿佛又有了信心和希望。


       与如同“坐牢”的身体活动限制相比,空虚的精神世界更让许多年轻朋友几近发疯,“电影也看完了,动漫也看完了,甚至作品集都快做完了。”


       封城的第一天,我的一个朋友感伤自己心情很糟,一回武汉,家乡就变成了疫区,每天过得都很颓丧,特别希望能看一看长江。

 

       四天后,朋友在深夜,淋着雨,步行将近一站路,看到了长江。


       他说,自己从小在武汉长大,对长江有着特殊的情感,颓丧的时候,“去看长江”就像一个逃脱规则的夜行者去寻求一份安慰和感动。



五、设计师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有钱捐钱,有力出力,其他人安心宅在家里,不给社会添乱,这是很标准的答案。


       但除此之外,我不自觉的开始思考我的专业:设计。

 

       虽然在有些特殊的情境下,我们会觉得设计的无力感,还不及文字有力量。但我认为,设计的无力不是设计的错,是设计的上通下达出现了不顺畅。

 

      「社会设计」,就有无数的话题可以讨论


       比方说: 现在能在网络上求救交流的,已经很幸运,低保户和孤寡老人,很多都不会上网,消息不灵通,他们要如何度过封城的日子?社区宣传和指导是否到位?

*

       不会开车的人有出行需求,面对停运的公共交通应该如何处理?武汉私家车禁行的问题一日之间数套说辞,未计划清楚就公布消息是否不合理?

*

       城市药房关门,医院腾空,除肺炎外的其他病人要如何继续医疗?(两日前,我家为外公购买靶向药,得知药房关门,药最近没有进货,但靶向药治疗又岂是说缓缓就能缓缓?)

 *

       城市如何在“封城”的大语境下继续运行,这些都非常需要统筹整个城市,站在「社会设计」去给出相应的应急方案。

 *

       诚然,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种设计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日常经验,超出了学院的探讨范围,但这也是一个迫切的,极具现实意义的议题,无论最后是否能获得理想的效果,我们的讨论都将产生宝贵的经验。

 

       期待「社会设计」在这方面的行动,我本人也将投入其中,在不添乱的前提下用专业为武汉做我们能做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