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 2025年考研 还有 0000
搜索

新文科建设与戏剧影视学科的创新发展

2019-12-21 10:07| 发布者: kaoyan.art| 查看: 87| 评论: 0

摘要:   2019年12月21日,教育部戏剧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和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承办的“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戏剧影视学科新拓展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 ...

  2019年12月21日,教育部戏剧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和哈尔滨师范大学主办,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承办的“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戏剧影视学科新拓展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在总结既往戏剧影视学科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研讨会进一步就新文科建设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变化,以及如何在新文科背景下促进戏剧影视学科的改革与发展,汇聚拓展思路。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的戏剧影视学科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哈尔滨师范大学校长孙立军出席会议开幕式,黑龙江省各相关高校的教师和哈师大传媒学院师生列席。

  会议开幕式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伟建教授主持,哈尔滨师范大学校长孙立军,教育部戏剧与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艺术专业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星先后致辞。孙立军对哈尔滨师范大学戏剧影视学科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对艺术学科的全方位扶持进行宏观总结。周星则对教育部的新文科建设的发展趋势、新文科涵盖的广泛学科范围以及应为2020年新文科建设做好哪些思想和策略准备进行概述。随后,与会专家分别围绕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戏剧影视学科的新趋势、新问题,对影视教育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等作主题发言。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宏观战略性理论思考 

  面对新文科建设背景,戏剧影视学科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新变革是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浙江传媒学院姚争教授的报告以《新文科背景下戏剧影视学科专业的再认识》为题,在“双一流”、“双万”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对戏剧影视学科的核心内涵和专业特征进行阐释,姚争提出,戏剧影视专业具有明显的新文科特征,具体表现为“三强”,即强岗位指向、强技术支撑、强人文基础,继而剖析了不同类型高校在戏剧影视专业发展存在的三大共性问题和不同表现,对影视学科面临的困境提出自己的思考与建议。

  南京师范大学王晖教授的发言以《新文科建设中戏剧影视学科的优势及其践行》为题。王晖教授认为,新文科建设是将传统文科进行学科重组、文理交叉,将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并提出新文科的特征是战略、创新、融合、发展。王晖表示,新文科建设中戏剧影视学科更具优势:第一,年轻的戏剧影视学科创新活力强;第二,戏剧影视学科融合度高;第三,戏剧影视在我国文化强国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王晖还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大家分享了南京师范大学戏剧影视学科的初步探索,并对戏剧影视学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新时期影视教育与影视理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高校“双一流”、“双万”背景下,影视教育与影视理论面临新的挑战与变革。南京大学周安华教授以《建构当代民族影视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论新文科背景下影视教育的方向》为题进行报告。周安华指出,新世纪影视教育的核心是影视媒介教育,新世纪影视教育的方向是挖掘影视强大的认知功能,当代的影视教育需要在现代传媒和影视的无缝链接中找到其根本。周安华从新文科视角出发,指出传媒变革的规律和发展路径是从传媒艺术的层面上确立重心,强调要以现代传媒方向为影视教育的方向,实现影视教育的全面升级,这也是构建民族影视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辽宁大学庚钟银教授的发言以《取向、面向和走向——关于影视专业教育的思考》为题,庚钟银教授认为,新时期的影视教育首先应在综合中突出取向,在新的技术条件之下,影视教育应在综合其他艺术元素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其次,要在结合中明确面向:面向课程思政、面向现实生活。第三,要在融合中选择走向,要打破学科边界,做到学科融合、专业融合、课程融合、媒介融合。同时既要突破也要坚守,并提出影视教育要注重大影视观、大影视语言观的形成,表达的作品要有意思、有意境、有意蕴,要符合我们的文化自信。

  中国传媒大学王利丽教授发言的题目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影视教育的核心素养》,王利丽首先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的影视产业环境及其影响,继而指出当下进入后众拍时代,影视艺术专业人才遇到行业内其他专业优秀人才的冲击和行业外普通大众创作的挑战,对于大数据时代影视教育的核心素养也提出新的要求:首先是绝不能唯数据论,作品要用艺术表达与观众对话,用温暖和善意感染观众。其次,大数据时代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共情力、历史感和价值观。王利丽认为,要想部署新文科专业建设的战略,我们更需要文化、哲学、美学、历史等大人文学科的支撑。

  新时期对于电影和电影理论的发展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国传媒大学胡克教授以《新文科背景下的电影理论发展趋势》为题,首先对电影理论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分别就不同时期的理论特点和产生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解析。提出现代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使电影和电影理论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们要把电影理论和文化理论、创造实践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电影文化的素养。并从哲学和电影的关系角度表达了对新文科发展的期冀,指出我们需要不断地继承、总结和探索,才能建立稳定的体系。

  新文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的微观实践 

  要落实双一流、新文科的统筹安排,除了有宏观的展望,也要有微观的研究和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张燕教授发言的题目是《“双一流”与新文科背景下影视学科史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体系建构——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张燕结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电影史论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出电视史论课程首先要打破单一课程,建立系统课程阶梯的相互衔接呼应,共同建构中国电影史新的宽广课程体系。其次要打破传统单一地域的电影史界域,围绕整体中国电影观和发展延续的历史脉络,系统掌握两岸四地、进而辐射全球视阈下的华国电影发展,建立正确的中国电影史观。第三,要打破简单历史讲述的传统,形成由历史到当下、由史述到参照论析、由艺术到产业与文化的系统观照,培养具有文化价值观构建、家国情怀和专业理论素养的优秀中国电影专业人才。

  浙江师范大学的黄钟军教授在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背景下,以《<电视剧分析>“双重课堂”的挑战与探索》为题进行发言。首先,黄钟军结合自己讲授的《电视剧分析》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总结梳理,对当下教学活动中与学生代际感增大的问题和与会嘉宾进行交流和探讨,对当前课程中急需解决的难题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室内外的双重课堂、线上线下的双重课堂、校内校外教师的双重合力角度提出课程建设的具体举措。黄钟军展示了自己对该课程的成果期待,并对如何解决教学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北京师范大学任晟姝以《“金课”建设标准下影视学科混合式课程(SPOC)教学经验分享》为题,围绕教育部“双一流”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人才培养的创新性等要求,提出自己对混合式教学的观点。她以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团队制作的中国大学MOOC《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为例,展示了《中国电影经典影片鉴赏》课程的教学成果,进一步分析了混合式教学的核心优势,并对混合式教学与教师定位以及混合式课程建设目标进行阐释,提出混合式课程建设要打造一种“全学习”的影视学习生态链。

  南京大学周安华教授对本次会议的发言做了精彩点评,并就新文科背景下戏剧与影视学科的人才培养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本次学术研讨会对于新文科背景下戏剧影视学科的发展既有宏观战略性的理论思考,也有微观的课程体系建设,既有前沿性的探索,也有创新性的实践,必将为戏剧影视学科的发展起到积极引领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