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筒防毒面具 然而,当灾难再度刺激了人们纤弱的神经,面对无情水火,任何花里胡哨的设计都显得苍白无力。此时,艾德瑞斯和赛瑞尔在设计上的细心和周道却很值得拿出来说一说。比如,那个取名为Poumon的小巧笔筒,造型也不是设计师随意拍脑袋想出来的。实际上,当你把倒扣在脸上时,它俨然就是个能遮盖住鼻根的简易防毒面具。笔筒底部隐藏的活性炭,为烟雾弥漫时困于密闭空间的人们提供暂时的庇护。在火灾现场,最大的伤害并非来自于火本身,而是呛人的浓烟。作为一款隐匿于办工桌上的设计,Poumon笔筒也总让人不禁联想起周星驰电影《食神》中“好折凳”的桥段。 笔筒看似只是寻常的办公用品。当你把笔筒倒扣在脸上时,它俨然就是个能遮盖住鼻根的简易防毒面具。笔筒底部隐藏的活性炭,为烟雾弥漫时困于密闭空间的人们提供暂时的庇护。 二、便携式mini厕所 这款名叫“minimLET”的便携式迷你厕所也是由日本Nendo设计工作室设计的,它的私密性和便利性给在灾难中为人们带来一丝温暖。 打开 minimLET 的拎包,里面装了6样东西,分别是:一个C型坐垫、4根轻质铝杆、一块保护隐私的轻质帆布帐篷、垃圾袋、凝结剂及一个容纳以上物品的背袋。 为了搭建的方便,minimLET 坐垫能和很多种现成的材料组合搭配,用户可以就地取材。 除了便捷安装与替代,设计师还让 minimLET 中的每一个材料发挥最大程度的使用率。用尼龙布料做的可以当斗篷穿,或是在上厕所时用它来遮挡身体。 minimLET的实用性有目共睹,更宝贵的是它对个人隐私的多种保护,体现了设计的灵活性和温暖。 三,智能应急口哨 艾格瑞斯和赛瑞尔在设计Alive应急口哨时,选了艳丽的橙色,好让人第一时间就注意到它的存在。只不过,他们也考虑到应急口哨这种小玩意,不能被摆放在桌上,否则在危急关头,和杂物混在一起,人们早就手忙脚乱、六神无主,迅速找到它的概率微乎其微。“所以,最好的方式是把它们黏在桌面背部,”用艾德瑞斯的话来说,当人们真正需要它时,它就在那里。不过,Alive也不是一款简单的应急口哨,还是能向救援探测器发出信号的智能口哨,让救援人员更快地找到援救位置。 应急口哨用了艳丽的橙色,黏在桌面背部,很容辨识使用。也不是一款简单的应急口哨,还是能向救援探测器发出信号的智能口哨,让救援人员更快地找到援救位置。 四,落地灯变应急手电筒 最能体现设计师心思细密之处的,要数Blackout落地灯。在地震中,落地灯通常会折断,而这款灯在折断后,拆掉灯罩,就能被当做应急手电筒使用。灾难过后,电力系统恢复通常还需等待一段时间,应急手电在这段令人心焦的时间能发挥的安抚功能不言而喻。 落地灯在拆掉灯罩后,就能被当做应急手电筒使用。 五,小圆毯变诺亚方舟 名为Meduse的小圆毯,作为沙发脚垫看似其貌不扬。然而,当洪水来临时,具备自动充气功能的它,却可能成为承托生命的一叶诺亚方舟。虽然,“超级救援”系列只有四件,但在不可预知的灾难突然来临时,每一样都有可能为在困境中挣扎求生的人们添加几分生的希望。 小圆毯,作为沙发脚垫看似其貌不扬。当洪水来临时,具备自动充气功能的地毯,可能成为承托生命的一叶诺亚方舟。 其实,毕业于洛桑艺术学校(Art school in Lausanne)的两位设计师在瑞士本土的生活无病无灾,相当优渥。而之所以愿意放弃大公司的高薪自已创业,是因为之前,身边有朋友在印尼海啸中丧生,激起了他们用设计拯救生命的念头。所以,去年,两人刚从学校毕业,就决定联手设计一批自救产品。“超级救援”成型于2014年年末,在艾德瑞斯老爸提供的厂房里的机器上诞生。为了了解更多救援需求,他们还在网页上设置了一个聊天窗口。“任何人都能和我们讲讲他的故事。我们的平台对好人开放。” 六,LED急救背心 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在国内采访了不少原创设计师,但有过类似的应急救援设计却凤毛麟角。而多数设计师要么等着大牌厂商的“临幸”,要么就是把注意力放在手工艺、新中式设计这类更容易受到媒体关注的领域。总之,过度依附于商业的思维逻辑,使得设计师群体很容易忽视一些显而易见的需求。每年,捧得红点奖、IF奖等国际权威设计奖项的中国设计师数量都在增加,但具有这些应急功能的设计在国内设计界仍属稀缺。 事实上,这类应急救援设计的门槛也并不算高。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发现国外对具备应急救援功能设计充满热情和激情的竟然不在少数,而且其中不少竟然是和艾德瑞斯他们资历相当的“菜鸟级”新锐设计师。 比如,3年前,凭着一腔热情,四位没有受过正规医学救护的设计师娜塔莉·凡斯(Natalie Vanns)、士凡嘉里·托曼(Shivanjali Tomar)、多洛斯·福斯汀(Doris Feurstein)和马克西姆·迪波切(Maxime Dubreucq),在对急救过程琢磨了一段时间后,生生做出了一款专门用于普通人临时施展医疗救急的胸口背心100BPM。 用于普通人临时施展医疗救急的胸口背心100BPM,按照上面的LED提示就能准确找到急救部位。 也就是说,即使对急救医疗知之甚少的普通人,遇到周遭有人需要帮助,只要把这背心顺衣领放在胸口,按照上面的led灯的色彩显示、以及语音所提示的按压时间和准确力度,照样能按部就班,为路人进行心肺复苏的按压施救。这款充满人文关怀的自救设备横空出世,让不少同行得到了启发,脑洞大开。100BPM不仅在网络上被疯狂转载,还获得了当年的红点奖。 七,会报警的防烟面具 两年前,还在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Ecole de Design Nantes Atlantique)工业设计专业就读的设计师格曼·凡布瑞克(Germain Verbrackel),也早早就把设计中心放在安全功能上。他设计的防烟面具TaG融合烟雾探测、报警器功能,以及智能信号发射器的功能,几乎将Poumon笔筒、Alive应急口哨的功能合二为一了。火灾发生的档口,检测到浓烟中的一氧化碳然后,TaG立即自行启动LED红色呼救灯和警示音。即使面具主人已经不能主动逃生,它也不断呼救,让救援人员尽快到达准确位置。 防烟面具融合烟雾探测、报警器功能,以及智能信号发射器的功能。 八,会“分身”的摩托头盔 之前,和格曼有过邮件上的沟通,在几度对话中发现,其实热衷于参加各种设计比赛的他,并没有奢望自己作为设计师能够大红大紫。“我不想做商业化的设计明星,只希望能够用设计弥补这个世界的不足,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能够给困境中的人们带去一两分帮助,就很好了。” 之所以对他有所了解,是因为更早的时候,还是学生的他凭借一款Tandem安全头盔捧得了红点奖。设计的起因是他看到,在发展中国家,很多人的靠着路边的摩托“黑车”出行。因为嫌麻烦,这些“黑车”载客时,通常不会为顾客提供额外的头盔,增加了交通事故死亡的风险。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格曼就设计出了这款能够一分为二,又能合二为一的摩托头盔。临时需要用车,但囊中羞涩,只能冒险打黑摩的人来说,不啻为福音一件。 这款安全头盔能够一分为二,又能合二为一。 九,日本设计的可折叠头盔 日本是地震较为频发的国家,为了在地震来袭时帮助大家护住头部,Toyo Safety 公司就设计了一个可以折叠的头盔 Bloom,既方便收纳也方便随身携带。 头盔采用 ABS 塑料等材质,质轻却非常坚固。 当你想要使用的时候,一拉脑袋后面的束带就能变成普通安全头盔的样子,操作简单,能有效地保护头部,是防身的佳品! 十,便携充气灯 LuminAID 充气灯是国外两位建筑系学生发明的,这个充气灯既方便携带,另外它可以利用太阳能充电,设计了高效能充电面板,7-10 个小时可充满电。即便是阴天,依然可以充电。 另外,这个充气包装达到 IPX7 级专业防水,可做浮标,TPU 环保材料,具有良好的弹性,耐高热及低温。 十一,Denqul 充电宝 日本Nendo 设计工作室的创始人佐藤大,长期以来一直关注自然灾害问题,作为一名设计师,他希望通过设计减轻灾害带给人们的一些伤害和不便。 为了保证能够使用手机最基本的通讯和照明功能,Nendo 设计工作室设计了一款手动发电的 Denqul 充电宝,可在紧急情况下为手机供电。 将发电杆拉出来使其尺寸加倍并弯曲成「 L 」形,可以轻松摆动和旋转,锂电池位于尖端上以最大化离心力,利用电池的重量实现杠杆作用。 当然,这款充电宝也可以预先在家中插入电源充满电,以防灾害的突然来临。 十二,全套生存工具金属管 这套生存工具金属管依然是由日本Nendo 设计工作室设计的()管子由5个部分构成,下面我们将分别研究这套设计中都有哪些生存工具。 01圆筒是一个收音机,为了方便灾区了解到外界信息,考虑到紧急情况下电池不太好找,所以这个收音机就采用了手摇发电的方式,多余的电力会储存在内置的蓄电池中。 02圆筒里装着一件黑色雨衣 03的盖子旋转拔出后,就变成了折叠式露营灯,所需的电可以找 01 收音机来帮忙,01 可以当应急电源使用用,为手机、灯充电。(这是相亲相爱的一根管子) 04号圆筒是一个水杯,里装有一包锡纸袋饮用水。 05号圆筒里装着一些实用物品,包括剪刀、胶布、创可贴和一些药品;此外,在金属管子的盖子里,设计师还放入了一个口哨,方便使用者在求生时使用。 十三、可以喝的书 发明这本书的人是一位名叫Theresa Dankovich的化学博士,8年的研究,她惊喜的发现:一种叫纳米银的离子,简直就是细菌的克星! 后来她突发奇想,能不能将纳米银离子嵌入纸中,做一张史上最强的过滤纸呢? 最后经过上千次的试验,她成功将纳米银离子嵌入纸张,做出了抗菌性极强、质地优良的黄色纸张。 十四、净水器吸管 丹麦 LifeStraw 生命吸管使用全新的「超滤薄膜技术」。 不使用任何化学介质来净水,可用于直接吸饮任何脏水地表水,可过滤99.9999%的水中寄生虫和细菌,有效防止痢疾等传染病的发生,被全球媒体评为最佳发明医疗保健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