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位于环太平洋西岸火山地震带上,地壳变动及火山活动频繁,属于地震多发国家,每年大小地震有百次以上。恶劣的地质环境让日本民众在与之斗争的过程中积累起来了随时应对灾害的“防灾意识”。这源于日本政府多年的“灾害文化”理念倡导和家用应急避险产品的普及, 让日本民众具备了极强的防灾应急能力,预防和应对地震灾害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全方位建设,日本的城市防灾救灾体系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众多地震多发国家学习和效仿的对象。 1. 防灾应急包及物品 2. 儿童应急包
3.逃生梯
4. 家具防倒产品
5. 防灾头巾
6. 加热袋使用步骤
7. 吸管型净水器
8. 多功能防灾报警灯
一、日本“灾害文化”理念倡导 1. 倡导缘由 日本在1923 年9 月1 日发生了8.3 级关东大地震,地震在几乎没有任何预警信息的情况下发生,致使14.3 万人死亡。为了引以为鉴,日本将每年的9 月1 日制定为全国“防灾日”,将那一周定为防灾周。在那段时间里,全国上下都开展各类大型的防灾演习活动,以提高民众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关东大地震后的80 年时间里,日本一方面加快防灾救灾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另一方面极力在国民中强化“灾害文化”理念倡导,将自然灾害的早期防御措施及自然灾害信息传播体系迅速地建立起来,让天灾带来的惨痛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成功应对了多次灾害侵袭。 “灾害文化”的理念始于1982 年3 月21日的北海道地震,日本各界学者在此次灾害中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灾害文化”的理念。“所谓灾害文化,就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灾害奋争中,积累形成的知识、观念( 包括道德观、价值观等)、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长期以来所形成与习得的防御灾害的一切能力和习惯”。[“1] 灾害文化”的倡导使人们以“灾难为师”,认清灾害的性质、种类、后果、发生方式、灾前的准备与应急对策等,逐步在灾难应对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修正防护措施,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灾害文化。 2. 实施措施 日本的防灾减灾体系较为完善,法规健全、信息顺畅、宣传到位、保障有力,已形成了一套成效显著的综合性防灾减灾对策机制。首先,通过“立法先行”, 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使得突发事件发生时有法可依。1961 年日本制定了《灾害对策基本法》, 作为防灾抗灾的根本大法,有“抗灾宪法” 之称。在此基础上又制定了许多非常有针对性的灾难法,如《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置法》、《年度国家综合防灾演练大纲》,还有专门针对具体灾害的法律法规,如《河川法》、《海岸法》、《砂防法》等。这些法律制定了具体的防灾细则,非常有针对性。在此基础上,日本政府又制定了各种名目的防灾纪念日。如每年的9 月1 日是防灾日,1 月17 日为“防灾志愿活动日”,1 月15 日-21日为“防灾及防灾志愿活动周”。3 月1 日和11 月9 日举行“全国火灾预防运动”,5 月或6 月为“水防月”,6 月的第二周为“危险品安全周”,8 月30 日-9 月5 日为“防灾训练周”, 12 月1 日到12 月7 日为“雪崩防灾周”等等。 日本政府、媒体、学校各方在各种活动期间以演练、展览、讲演会、模拟体验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普及。日本都道府县教育委员会每年都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编写《危机管理和应对手册》、《防灾教育指导资料》等各种安全教育读本,将“灾害文化”理念贯穿其中,进一步强化公众的危机意识和防灾应急能力,这已经成为每个日本人从幼年时期就开始接受的终身教育。除此之外,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兴建了许多防灾博物场馆,如神户市阪神和淡路大震灾纪念馆、日本大阪市立阿倍野防灾中心、京都市民防灾教育中心、人类未来馆等。这些博物馆一方面展示日本灾难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提供防灾教育及培训。许多博物馆设置了动态的灾难模拟室,模拟各种灾难现场,让参观者亲身体验到灾难所带来的困难和恐慌,并且实地演练自己的防灾应急能力,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通过“ 灾害文化” 理念的文化性融入,我们看到了日本民众根深蒂固的危机意识和坦然面对灾难的心态,从而使得他们能够理性地采取防灾避灾措施,更为灾害的顺利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公众环境,这就是防灾应急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日本家用应急避险产品设计应用 频繁的灾难和惨痛的教训让日本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进行防灾减灾产品的开发和研究。这类产品大致可分为四大类:应急生活用品、自救求救工具、灾后维生用品、基本医疗配置等。本文主要从家用应急避险角度对地震灾害防御产品,从灾前预防、灾时自救等相关代表性产品入手进行解析。 1. 灾前预防应急避险产品 灾难往往是突发性的,灾害预警信息的快速传播可以在灾害到来之前筑起一道无形的“防护墙”,以最有效的应对防护措施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日本建立了一套健全的灾害信息传播机制,使得灾害信息的传播迅速而有序,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和手机都可以迅速将灾难情况和相关信息传达给公众,提前告知人们做好防范准备,避免灾难来临时发生混乱的局面。 “日本许多家庭的电视机都有自动控制功能。在深夜的时候,家里的电视机都关闭的情况下,预警信息由媒体机构发出后,电视机会自动打开,播放预警报道,以惊醒梦中人,提醒他们及时避灾。这个时侯,电视机实际上就是一个家庭的灾害实时监控器,在任何情况下,都会第一时间把灾害信息传播到千家万户”。[2]另外,还有一种家用地震前兆感应器——鯰鱼机。这种机器会将地震信息发送到用户手机,及时提醒用户作好灾害防范措施。日本许多电器店还出售一种不需电源的老式电话,它可以在停电时和外界保持联系。 在日本人的家里和公司都常备有一个“防灾应急包”, 体积不大,防灾应急包依照家庭和个人的需求各有不同,品种非常齐全,适合不同人群需求。(图1-2)有全家型套装、个人套装、食品套装、急救套装、自救逃生套装、基本生存套装、综合类套装等,防灾应急包里有各类生活及急救用品,一般分为食品类、急救类、工具类、通讯类等物品。如食品类有压缩饼干、米饭、水及其他速食等,可以保证3 天的量,还有专门配备给宠物的应急压缩包等,非常细致和人性化。日本的应急食品多达百种,保质期可达五年。急救类就是一些急救药品,如纱布、碘伏、棉签、支架以及镊子等。药品可根据人的要求而配备。工具类有皮质手套、铁质撬杠、锤子、指南针、手电、多功能军刀、胶带、急救毯、高强度专业救援绳等。通讯类有高频口哨、警报器、G P S 定位功能的手机、紧急充电设备等。这些防灾应急包的配备根据人们所处的住所而有所侧重,如:居住在院落的居民,因容易逃离现场,一般多配备急救毯和户外生存用品等。住在城市建筑里的人群,家中会配备逃生梯、头盔、口罩、手电等逃生用品。(图3) 日本人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提前做好了室内应急避险措施,如在地震高发地区,家里都提前选定好安全区域并备好应急物品。在住宅装修时尽量将家具固定在墙上,柜门多为横拉门,以免因地震晃动而开启。针对室内玻璃柜门可以粘贴一种叫做“飞散防止膜”的贴膜,类似汽车玻璃贴膜,可以防止玻璃破碎飞溅伤人。还有一款专门固定餐柜门的产品——餐柜锁扣,将锁扣固定在门缝两端,可从外部锁定和开启,防止地震时柜内餐具飞出来伤人。对于家里电器及其他家具物品,有一款名叫“家具安定板”的防震产品,可垫在家具前端,使家具重心向墙体偏移,防止地震时向前方倾倒伤人,另有一种可以任意伸缩的家具防倒产品——撑杆棒,一般由不锈钢、A B S、树脂、P V C、聚乙烯发泡材料等制成,可任意放置在家具缝隙使之与墙体或天花板紧密结合。还有各种灵活固定家具的链条式、带式防倒产品,防止家具滑动的防震脚垫。(图4)似乎日本人随时随地都准备着迎战灾害,这种意识已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习惯中,如日本人进屋换鞋后往往将鞋尖冲外摆放,这样就可以迅速换鞋逃生。平时把贵重物品都放在枕套里, 一旦发生灾难就可立即拿起枕头出门。这些防范措施和生活习惯使他们可以迅速脱离险境,在灾害发生后亦能起到应急避险的作用。 2. 灾时自救应急避险产品 日本神户防灾科技馆副馆长深泽良信说:“ 据统计, 地震之后的逃生和救援中, 自助占70%, 互助占20%, 公助只占10%。”[3] 这组数据说明在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里,自救和互救是逃生及救援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在这时,家用应急避险产品的设计和应用就显得尤为必要,这类产品依据灾害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变化,针对性地进行了很多人性化的设计,提高了人们的逃生效率。 在日本,有种防震避难桌,比普通桌子桌底中央多了一个桌腿,一方面可以增强桌子本身的承重能力,另一方面便于人们避震时供人抓握,给人一个安全的庇护空间。同样,日本学生的课桌均为防震性设计,桌子底下可存放应急食物,地震时可作为应急避难场所。椅子后背上挂有防灾头巾,是由耐热耐火的含铝材料制成,平时当靠背使用,当地震发生时,可以戴在头上避免坠落物的伤害。(图5) 通常震后24 小时为救援的“黄金时期”,最长可延长至72 小时,这段时间里维持生命最主要的食物和水就必不可少。在这时候,防灾应急包里面配备的应急食品和水就派上大用场了,专用的食品加热袋通过加热剂和水产生热量,可以对食品和水进行加热。(图6)另外,研发的几款净水装置也很适合应急使用,如吸管型净水器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可将雨水、河水甚至尿液净化直接饮用,可解受困者的燃眉之急。(图7)防灾应急包里的保温雨衣也可以作简易储水装置,可以利用温差聚集露水或存蓄雨水供人饮用,这种雨衣具有保温、隔热性能,可有效防范火灾及保持体温的作用,折叠后仅仅相当于一块手帕的大小。日本的应急生活用品做得非常周到,细节设计非常人性化。如针对受困人员解决“内急”的产品有便携小便袋和简易坐便器。便携小便袋配有除臭剂和液体固化剂,可以对小便进行处理后用密封袋封存,非常环保和卫生。简易坐便器由五块树脂板材、坐便圈和若干塑料袋组成,同样简便和卫生。还有安全帽、过滤口罩、防毒面具、睡袋、防滑手套、小型灭火器、防水火柴、应急锤等。这些产品价格适中,一般民众都可以接受,条件差的家庭政府会定期派发这些产品。 在日本普及率很高的一款家用应急避险产品是多功能防灾报警灯。(图8)其造型各异,应急性都体现在手摇充电、报警求救、照明、收音机、充电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其整合性设计充分考虑了灾情时受困人员的各种需求,如照明功能具有强光手电、台灯模式,应急充电模式分为太阳能充电、手摇充电,手机应急充电。人们可通过内置收音机了解外界情况,并通过高分贝声光报警求救,最大化地满足人的求生需求,成为人们有效抵御灾害的有力“武器”。 另有一个逃生的法宝就是手机,日本将G P 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安装到用户手机上,平时可收到预警短信和相关灾难报道。灾害发生时,利用其G P 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以标出自己的位置规划逃生路线,搜救者也可通过此系统获知受困者的位置实施救援,可通过其携带的应急箱中的“情况说明标贴”,快速知道其名字、血型、地址、紧急联络处等个人信息,为伤者进行及时的救治。 结语 日本政府为了应对频发的地震灾害,大力扶持和发展防震抗灾用品产业, 这类产品涵盖了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这些产品以其便携性、易用性及高效性特色使人们在灾害面前从容应对,增强了人们的安全系数。日本的“灾害文化”倡导给我们很多启示,使我们意识到“文化手段的采用不仅仅是指防灾减灾知识宣传与教育训练本身,而是应将与自然灾害防范和应对有关的知识提升到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构成成分的高度,我们认为它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对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投资”,[4] 让“灾害文化”在社会中沉淀,形成一种理念、价值观及行为方式,最终成为一笔财富而代代相传。 *本文为2012 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应对自然灾害的家用防护产品设计研究” (项目编号:2012SJD760004)阶段性成果之一 注释: [1] 李德:“更需倡导灾害文化”,科学网,h t t p : / / w w w .sciencenet.cn/,2014.5. [2] 杨黎:《日本自然灾害的信息传播及对我国的启示》,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第13 页。 [3] 贾英杰:《家用地震灾害防御性产品的设计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第8 页。 [4] 李宏:《基于国民财富损失控制的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第142 页。 |